新聞背景:
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業用人工合成魚翅充當真魚翅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有報道稱,北京有可能是全國最大的魚翅消費市場,每天干魚翅的消費量在5000斤左右,粗略計算下來北京地區每天的魚翅消費額是1個億。工商部門調查發現,一些飯店用合成的淀粉絲冒充魚翅。
人造魚翅吃不出富貴范兒
作為中國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魚翅向來倍受追捧,并一直是奢華的代名詞。對于很多民眾而言,吃魚翅的意義,已經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多地是追求“奢華”的感覺,追求符號消費,魚翅有無營養或者會否損害身體健康,都會被選擇性忽略。正是這樣的“癡”,導致吃魚翅成為風尚,而滿足符號消費的假魚翅便應運而生。
詳細
消費者對魚翅“癡”得深,也就“吃”得切。基于這種特殊的社會心理,即便知道魚翅可能造假,消費者也會慷慨地喝上一盅魚翅,之所以花這份冤枉錢,圖的是這個范兒。這也是很多傳統觀念中的名貴食材被曝出造假風波的根本原因:比如大補的燕窩被曝是用鳥糞熏出來的,致癌物質超標300倍。官方也證實,所謂金絲燕吐血造窩只是人們的想象和傳說。傳統觀念影響了人們的辨別能力,才導致很多人對其特殊的營養深信不疑,即便這些說法被科學實驗證實為無稽之談。
詳細
背后的真問題
北京每天一億元的魚翅,包括真魚翅和假魚翅都被誰消費了?這恐怕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其實,餐飲行業假冒魚翅之所以盛行,關鍵在于有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在支撐,而真正的魚翅,市場上的數量絕對有限,不可能滿足巨大的消費需求。于是乎,假冒魚翅便紛紛出籠,并且以假亂真。
詳細
每天至少消費一個億的魚翅,首先拷問的是公款吃喝。北京卻能“擊敗”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成為最大的魚翅消費市場,這里面自然就不能不牽涉到數額巨大的公務宴請,很可能是由“三公消費”來埋單。第二,北京每天至少“吃”掉一個億的魚翅,也拷問我們的飲食文化。在很多人那里,魚翅被當作官場飲食文化、公務商務宴請的標志,食用魚翅已成為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它代表著某種高檔、某種體面。第三,一天一個億的魚翅消費,也拷問我們每個人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試想一下,在十年、三十年后,如果我們的后代只能在電視上看到鯊魚,那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
詳細
要防止出現新一輪的無情殺戮
我們不能糾結于魚翅的真假,而掩蓋了動物保護的危機。如何讓魚翅這樣的既不實用又殺機重重的東西遠離市場,才是當務之急。據報道,從去年3月份開始,在金陵飯店的菜單上,就再也看不到魚翅的“身影”了。金陵飯店也在官方微博上宣布,正式停止供應魚翅食品。
假魚翅已然被曝光,理應關注新一輪殺戮血腥場面的來臨。或許假魚翅現象之后會是真魚翅現象的無奈!
詳細
編后語:
商家用人造魚翅牟利固然令人不齒,但問題是,是誰在消費這些魚翅?“物以稀為貴”,一直以來,魚翅就是名貴食材,它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也就在于其難得。當越來越多的人把吃魚翅看做身份高貴的象征時,自然催生商家拿假魚翅充數。從這個角度講,人造魚翅也挺好,一方面滿足了一些消費者的虛榮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對鯊魚的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