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的規定》印發實施。
新規在怎樣的背景下出臺,又有哪些特點?就相關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負責人今天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采訪。
全國聯網一年獲認可
“工作規定是在檢察機關為遏制賄賂犯罪、促進誠信建設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推進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大發展背景下出臺的。”這名負責人表示。
2006年1月1日起,檢察機關開展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2012年2月查詢系統實現全國聯網,現已形成集信息收集、錄入、受理、查詢,應用、反饋于一體的綜合體系。
事實上,全國聯網一年來,查詢工作對遏制賄賂犯罪、促進誠信建設的特殊功效,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查詢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2009年以來查詢量劇增,2010年、2011年均比2009年增加12倍,2012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5%。
“社會對查詢的要求和標準日益嚴格,為滿足這種需求,進一步推行和發揮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的功能作用,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實現查詢工作規范化。”這名負責人說。
但2009年6月10日施行的《關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規定》,在查詢系統實現全國聯網之后和中央要求全面加強誠信建設的新形勢下,已無法滿足工作需要,為此,進行了全面修訂。
提出6條原則性要求
據介紹,工作規定提出6條原則性要求,厘清了人民檢察院在查詢工作中的職能定位和基本任務,確立了信息錄入、受理與查詢、應用與反饋、異議與投訴,以及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等新制度,規定了查詢受理事由、涉外查詢、查詢告知函的有效期、行賄犯罪信息查詢期限、異議情形等新內容。
“比如,增加了多次行賄犯罪記錄告知內容,以加強對有多次犯罪記錄的單位和個人的規制,增加了附加告知單位進行整改和預防的信息內容,希望起到懲惡揚善、促進預防和改過自新作用。”這名負責人舉例說。
錄入后不得修改刪除
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人民檢察院依一定規則和標準,將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所認定的行賄罪、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等犯罪信息,進行收集、整理、錄入、存儲建立了全國行賄犯罪檔案庫。人民檢察院應根據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文書收集、錄入信息,以保證錄入信息的客觀與真實。
為了確保信息錄入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工作規定明確,凡是行賄犯罪等信息一經錄入不得修改、刪除。但是,人民法院對賄賂犯罪案件改判,或者發現錄入信息內容存在錯誤、遺漏,都可能導致行賄犯罪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為保證客觀、真實地反映行賄犯罪的實際情況,出現以上兩種情形時,應對相應信息進行修改或者刪除。
“全國聯網后,各地人民檢察院均可在本地對全國行賄犯罪檔案庫進行查詢,不必一律按級別進行查詢受理管轄分工。”這名負責人表示,根據工作規定,國家機關主管部門查詢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可以到同級人民檢察院查詢。國家機關主管部門之外的單位查詢其他單位、個人的,可以到單位住所地檢察院查詢。公司、企業查詢本公司、企業的,可以選擇到住所地和業務發生地人民檢察院查詢。個人查詢本人的,到本人住所地人民檢察院查詢。
針對實踐中,檢察機關受理的一些涉外查詢情況,工作規定對涉外查詢作了限制,即將涉外查詢事由限為在中國(境)內開展經濟貿易活動,不包括其他社會活動。
信息查詢期限為10年
據介紹,2009年的工作規定沒有查詢期限限制,也就是說執行的是無限期查詢。此次出臺的工作規定,將行賄犯罪信息查詢期限限定為10年。
這名負責人解釋說,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是為了遏制賄賂犯罪、促進公平、公正競爭,促進誠信建設。在賄賂犯罪形勢還很嚴峻,仍然高發、多發態勢下,必須通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厲行廉潔準入,在事后有力懲戒行賄犯罪,以彌補行賄犯罪定罪、刑罰不夠強、力度不夠足的欠缺。所以,查詢期限不宜規定過低。
但是,對于有行賄犯罪記錄的公司、企業和個人來講,如果查詢期限太長,將影響其經營發展和經濟利益。而對于占絕對多數的無行賄犯罪記錄的單位和個人,如果查詢期限太短,將無法滿足其懲戒、規范和限制行賄犯罪,實現公平、公正競爭的強烈要求。所以在綜合考慮后,工作規定作了折中處理。另外還參考了有關國家機關主管部門、單位已制訂的關于誠信建設、征信工作的條例、辦法等的規定,并實際考慮了實踐中有關國家機關主管部門、單位、個人的查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