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悄然離開了餐桌,鮑魚淡出了視野,高檔酒換成了葡萄酒,紅薯、玉米、窩窩頭和“分餐到位”的餐飲方式,取代了“一鍋端”的“團餐”……
新春佳節到來,新華社記者在北京、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多個地方采訪時發現,2013年中國人舌尖上的春節最大的特點是:從注重奢華變為注重養生。
“前幾年都在飯店訂年夜飯,今年我來露一手兒。”在東北長大的新杭州人韓麗今年為全家人親手送上一份養生“大禮包”。
她說,兩條一斤重的鯽魚只要20多元,清蒸后可以讓全家5口人大快朵頤,不僅經濟實惠,還富含高蛋白。
除魚、肉等常規菜品外,韓麗養生大餐的一大特色是各類果蔬汁。“準備做白菜汁和芹菜汁,這兩樣蔬菜市場中很普遍,價格親民,還是生活中重要的養生食品。”
中央到地方“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無疑是奢華聚餐迅速“退潮”的重要動力。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規定中明確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
厲行節約措施迅速在中國各地推行。大量原來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為消費主體的豪華奢靡之風迅速剎住。
37歲的沈娟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去年在市區某五星級酒店吃的年夜飯,花了她一家幾千塊錢。“今年全家一起上陣,自己動手,來一場‘指尖上的除夕’,可以省掉1000多元。”
廣西南寧大型餐飲業服務中心“好有緣”的統計表明:半年前預定的數千人大會場、數千元餐標的訂單,在春節前夕紛紛遭到退訂,或將原來的餐費壓縮一半以上。
因應消費者需求,不少酒店賓館相繼推出了大量的“百姓價”,主要的食品大幅度減少了雞鴨魚肉海鮮等,增加了紅薯、玉米、山藥等“日常食品”;采取“分餐制”方式,倡導吃剩飯菜“打包回家”。
“鮑魚、龍蝦,茅臺、五糧液、高檔紅酒少了、沒了,幾乎90%的單位壓縮了開支。”常年在珠三角一帶從事單位年終“茶話會”“聚餐會”營銷策劃的專業人士張傳方說。
北京、上海等地的餐飲業也有同樣遭遇。當地以豪華著稱的賓館酒店、駐京辦在相繼被“曝光”后,訂餐數量、接待人員數量、菜品、酒水煙茶都大幅縮水。
各地頻繁曝出的奢華餐品“造假真相”,也是造成奢華飲食迅速“淡去”的重要原因。
2013年1月,中央媒體相繼曝光“魚翅造假”“鮑魚造假”事件,售價高昂的魚翅用明膠、海藻酸鈉、氯化鈣等物質合成,鮑魚用海螺肉充當……造假嚴重的“奢侈品”,不僅沒有任何“養生”成分,長期食用甚至會導致體內重金屬含量超標,這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國人開始反思:養生重要還是追求“奢華”的“面子”重要。
歲末年初,各地新聞媒體播出的養生節目、廚房餐飲節目相繼熱播,營養專家對中國傳統養身理念的傳播,也助推中國人從“奢侈”轉向“簡約”。
廣西營養學會副會長馬力平教授表示,從盲目追求高價格、稀缺性、高蛋白的飲食方式,向簡單、豐富、充實的飲食方式轉變,這是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真正開始追求品質生活的表現。(記者 任沁沁 何豐倫 劉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