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救活油坊,他和兒子高飛連續幾年拉著架子車走街串巷,吆喝著:“賣油呦!賣油呦……”他們沒有買新的機器,延續著傳統的老工具。瓦房內保留著直徑近40厘米、長約15米的大圓木。夏天,老人和兒子光著膀子賣力地拉動粗大的紅心白楊木杠桿,汗水一道道流下。
在他的努力下,枯竭的老油坊,終于又開始流出菜籽油和香油。
到了2007年,由于年久失修,老油坊廠房已破敗不堪。高讓讓把情況反映到灤鎮街道辦。為了免于出資維修,街道辦又與高讓讓達成協議:“雙方在原有承包期限上續期40年,并要求油坊不得轉產;高讓讓一次性向灤鎮街道辦支付40年承包費7萬元。”
延長了承包期限后,高家父子更用心經營老油坊。他們讓老作坊也“時髦”了一把,打起了“純手工”的宣傳名頭。
百年老作坊和農田也重新建立起了“供血紐帶”。他們多年收購油籽,周邊農民越來越多地種起了油料作物,一擔擔挑進這個百年院落。
若不是這年8月一群“特殊客人”的來訪,老油坊也許還在繼續默默無聞地榨油。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便是來訪者之一,與他同行的,還有幾位非遺保護志愿者。
“我們去的時候,老油坊破爛不堪。但第一眼看到它,我就非常興奮!”王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它既是文物,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他推算,老油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油坊設備很古老,是清朝洋務運動后期光緒年間遺留下的工業文化遺產。最具歷史意義的是,他們用傳統的工藝榨油,這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區極為罕有、極為瀕危的古老技藝。它還是一個活態存在,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活化石。”
油坊院子里還有古代石猴一尊。每年做油時,高氏父子還延續著“敬龍王”、“拜石猴”的傳統風俗。
“老藝人談到,由于作坊中有巨大的油梁如同龍一般,故而油坊始終供奉龍王。另一種說法是油也是液態,所以供奉龍王。民間受《西游記》影響認為猴能鎮住龍王,所以形成了對龍王、石猴的民間供奉習俗。”王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