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間,在中國農歷元宵節的煙花爆竹中,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決定自2月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90元,折算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零售價格分別提高0.22元和0.25元。
這是2013年以來成品油價首次上調。此次調整后,國內多個城市汽油價格重回“8元時代”。
同日,臺灣中油公司宣布,自2月25日凌晨零時起調降各式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各新臺幣0 .4元、0 .3元。
另外,國內油價本次上調與國際油價下行的軌跡并不一致。
從2月中旬開始,國內油價掛鉤的布倫特、迪拜、辛塔三種國際原油價格已經步入下行區間。布倫特原油期貨價從119美元/桶下降至114美元/桶左右;WTI(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原油期貨價格從98美元/桶下降至93美元/桶左右。
國家發改委的解釋是:“雖然近兩日價格有所回落,但國內油價掛鉤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上漲幅度已超過4%,達到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邊界條件。”
顯然,按照現行成品油調價規則,國內油價走向與國際油價軌跡相悖。但對煉油企業形成重大利好,卓創資訊報告預計,調價后兩大石油企業煉油利潤將明顯提升150元/噸左右。
國內油價漲跌與國際形勢相反并不是第一次出現。2011年4月7日,國內上調汽油500元/噸、柴油400元/噸,但隨后國內成品油調整掛靠的國際原油價格開始下行。2011年10月9日,國內再次下調汽柴油每噸300元。
從歷次調價情況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具有明顯滯后性,改革完善定價機制也被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反復提出。
我國從2008年底起,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2009年5月8日,“22天+4%”的價格機制開始執行。從改革開始至今,國內成品油價格共經過24次升降。
目前,這一定價機制實施將近四年,根據業內專家評估,機制運行總體順暢,其自身缺陷也顯現出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研究認為,成品油定價機制調價周期太長且波動幅度限定較為嚴格,使得價格難以貼近市場行情。由于調價之后,放大市場預期,加重投機行為,導致市場供需紊亂,降低資源配置效率。
除此之外,現行機制定價方法比較復雜,消費者不易理解;并存在快漲慢跌、漲多降少現象。
一位接近發改委專家透露,發改委此前已經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完善方案,并上報。調整思路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便于生產經營企業、消費者查詢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