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為何僅10%的患者信任醫生? 代表委員“會診”醫患矛盾

來源: 新華網  
2013-03-09 08:15:13
分享:

  僅10%的患者信任醫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院長于金明帶來的一項華東地區30家醫院醫患關系的調查結果,引起不少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一個星期通宵達旦地排隊掛號,專家5分鐘就打發了。”患者的不滿溢于言表。

  “一上午要坐5個小時,看50名患者,連水都不敢喝。”醫生的窘狀也讓人同情。

  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代表委員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此決心和行動指向,讓人們看到醫患矛盾化解的希望。

  一半醫學生不愿從事臨床醫患矛盾加劇“沒有贏家” 

  “到醫院就像進了一個黑洞,只能由醫生牽著走。”過度的檢查、治療和推諉病人使一些患者不禁疑慮:“我還能相信醫生嗎?”

  “我們被患者家屬逼到墻角,任憑他們辱罵,有的還要動手,直到警察來才解圍。”回想起親身經歷的一場醫患糾紛,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護士長胡梅英至今心有余悸。

  醫院聘請大量保安,醫生戴鋼盔上班,患者帶錄音筆就診……本應站在同一戰壕的醫患雙方,近年日益走向對立,有時甚至演化為暴力。

  衛生部統計顯示,從2006年到2010年,全國醫療暴力事件陡增70%,僅去年就有數名醫護人員被砍傷。一些醫生因此自認是“弱勢群體”。

  醫患不信任導致了撒網般的檢查,醫患矛盾則讓醫生不敢承擔風險,延誤或推諉患者。“按說只要有1%的希望,醫生就要盡100%的努力,但因怕糾紛,一些醫生一遇難題就放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廳廳長李利說,醫學是實踐科學,不敢探索,疑難雜癥可能永遠治不了,醫學不可能進步。

  更令人擔憂的是,因為執業環境差,一些醫生、醫學生開始放棄醫學事業。調查顯示,近八成醫生“不讓子女從醫”;北京市醫學院校本科生中,愿意從事臨床醫學的只有一半。

  “醫患矛盾中沒有贏家。”一些代表委員表示,醫患矛盾突出,不僅損害雙方的信任,而且影響醫學的發展,最終受害的是全社會和所有人。

  七成糾紛“癥結”在溝通“視病猶親”贏得理解尊重

  “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中央投入600多億元支持了1萬多所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這幾年社區醫院能力有所加強,但人才隊伍還是欠缺,難以留住患者。”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說。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醫院不堪重負。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兒童醫院的日門診量屢破1萬;山東省立醫院日門診量平均為7000多人次,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

  優質醫療資源缺乏且過于集中,任務隨之加重,這讓許多醫生身心疲憊,對患者的提問和疑慮難免敷衍。而醫患矛盾最直接的原因恰是溝通不夠。統計表明,70%以上的醫療糾紛由此引起。

  全國人大代表宋心仿認為,醫生應該多體恤患者,消除患者的疑慮。“只有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只有說不明白的醫生,沒有聽不明白的病人和家屬。”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說,醫護人員態度差、溝通欠缺,歸根結底是醫學人文關懷的缺失。“醫生一句安慰,患者可能病已好三分。”

  “醫患雙方如果多換位思考,就能多一些理解,少更多矛盾。”于金明代表說,“醫療是高風險行業,有很多局限性和不可預見性,面對疑難雜癥,醫生不可能永遠不犯錯,但患者對此很難理解。”

  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則是體制問題。“一定要改掉以藥補醫的弊端。”陳竺代表說,“如果一個醫院、醫生依靠從最弱勢的群體身上賺錢,醫患關系能好嗎?”

  以病人為中心逐利就會“走上邪路”

  報銷比例提高,大病醫保擴容,隨著醫保制度的完善,人們看病需求得到釋放;“零差率”售藥、取消藥品加成,規定基層醫療一般診療費原則上10元左右,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和運行,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數據顯示,新醫改啟動后的3年來,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由35.3億增加到62.7億,個人衛生支出比重下降了20%。

  醫院和醫生的工作量則隨之增加。我們的工資從何而來?常年超時超負荷工作能保持好態度嗎?誰來保護我們的權益?……一篇《醫生含淚十問部長》的帖子,引發許多醫療工作者的共鳴。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認為,“醫療衛生行業不能去爭取‘利益最大化’,‘以病人為中心’是醫衛行業的工作準則,如果爭取利益最大化,這個行業就會走上‘邪路’。”

  為了把醫院和醫生從醫患矛盾中解脫出來,近年各地都在探索醫患糾紛處置機制,取得明顯成效。山東已有13個市及30個縣成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組織,調解成功率達八九成;江西省也已設立南昌地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

  但胡梅英代表指出,調解終究是治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恢復醫患互信才是化解醫患矛盾的根本。

  “最重要的是讓基層醫院真正強起來,和大醫院形成上下聯動、溝通,形成‘醫療聯合體’。”陳竺代表提出,大醫院要建立“全科醫學科”,動員大醫院的一些醫生通過這個平臺沉下去,也帶動患者就診下沉。

  還有代表委員提出,鼓勵、規范民營醫院發展,滿足人們多元化就醫需求,是分流患者、緩解就醫壓力的重要舉措。

  許樹強委員則建議,政府及醫學教育部門要重視醫學人文關懷并進一步開展相關教育;加強醫學人文關懷理論、實踐及溝通技能的培訓,讓醫學人文關懷根植于醫療實踐中,有利于重建“醫患信任”。(記者 周婷玉 沈洋 王海鷹)

 

關鍵詞:醫患,兩會責任編輯:丁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