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媒體曾經做過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上班族患有不同程度“下班沉默癥”。其中,57.54%的人認為“下班后不想說話”;有34.06%的人認為,自己有“階段性沉默”。而在此前,中國青年報也曾做過類似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近3000人中,83.1%的受訪者說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癥。
除了上述數據之外,調查結果還顯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有“下班沉默癥”的人越多;相比有伴侶的人來說,單身上班族有此癥狀的幾率大得多;此外,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出現“下班沉默”癥狀。
“上班壓力大,每天早晨都是被壓力叫醒的。有時候晚上做夢都能夢到領導督促工作。上班時間兢兢業業,下班之后臉上每一塊肉都不想動了,更別提和家人說話了。”來自河南鄭州一家事業單位的小李道。小李主要負責單位的宣傳工作,她在講述中提到,自己本身就不愛說話,性格內向。加上工作繁忙,上班路上開車的時候、吃午飯的時候、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都在想手頭的文案應該怎樣處理會妥當。大腦高速運轉,一天下來很累。晚上回家只想閉嘴。
“上班的時候,同事和領導問話或者聊天,礙于面子不得不回話。下班之后很疲乏,回到家中空無一人,更懶得說話。有時候甚至連家人打來的電話也不想接,一說話就覺得煩。白天越耐心,晚上就越暴躁。”從江蘇來到鄭州工作的馬謙說道。
據了解,十幾年前,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多從事“助人工作”,比如,老師、醫生、警察。而現在,“下班沉默癥”已經跨越職業界限而存在了,無論職業是空姐、記者、甚至IT工作人員,都有一定數量的人認為自己有“下班沉默癥”,或身邊有這樣的人。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中,將人的社交需求放在第三層次。當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個體就會出現對愛、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渴望朋友、愛人、團體中同事之間的良好關系。除了接受愛以外,個體還有給予愛的需求。人是活在社會中的,如果對社交產生需求匱乏,就會對自身產生迷惘、彷徨等情緒,甚至導致抑郁。
不少網友論壇和自己微博上熱議“下班沉默癥”,大多數網友認為這是一種心病,要想克服,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救“。
其中,網友“我喜歡你天天開心”說:“工作其實又不是全部的生活,下了班,應該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已經轉換了。單身的出去逛逛街,和朋友聚聚,也是一種放松方式”;“紫水晶123”說:“下班了沉默不語,壓力更不能釋放,會憋出內傷的。獨處、飲酒、睡覺等方式都不如和家人聊聊天,第二天狀態更好到單位去,工作也完成的更加順利。”;“山水薔薇”則跟帖說:“人有壓力很正常,但是要明白壓力來自哪里。是工作內容,還是工作性質,或者這個工作根本不適合自己。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最清楚,理性分析和解決,就不會有心理上的困擾。”
對于“下班沉默癥”,一些專家也提出了相關建議。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員尹文剛表示,下班后沉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所致,因此有“下班沉默癥”的人應努力關注生活細節,尋找生活樂趣,從而讓自己走出心理障礙;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王芳則建議對“下班沉默”的人,親友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介入,不要在其煩躁或疲勞時強制交流。面對有類似癥狀的人,親友要更重視日常的關懷,學會傾聽,認真體會對方感受。如此一來,“下班沉默癥患者”會更愿意向親友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