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的凌厲上漲,國人對房子的態度真是悲喜交加。在房價一路上漲的過程中,很多扮演預言者的專家也陷入爭議。不論喊漲還是唱空,在網上都可能遭到鮮花或者板磚。
房價漲了十多年,原因復雜,貨幣超發,土地財政,投資渠道有限等都是原因。任何市場上,有看漲的,自然就有看跌的。“樓市專家”們的命運變遷,從一個特別的角度折射著樓市的變遷。
前些年,當房價剛開始上漲時,喊漲的專家們遭遇板磚一片,被指遭利益綁架,而“看跌派”則被贊譽有加,似乎充滿了學者良知;但是,當房價繼續上漲,專家們的命運也在轉變,喊漲的專家似乎代表了理性,而那些“看跌派”因為讓很多人貽誤買房良機,而備受指責。
不管怎樣,專家們的意見似乎成了很重要的市場影響力量,新京報的調查顯示,有12.3%的調查者買房時“會以自己信得過的專家意見為準”,62.1%的調查者“會作為一種參考”。在被問及“機構或者專家的預測,對房價是否會造成影響?”時,選擇“會”和“有可能會”的合計有71%。
但是,專家并非真的能預言未來,多數也是普通人,只是從自身的經驗、理論等方面推演房價趨勢,并不代表他們完全掌握了未來的財富密碼。如果他們真能那么神通,也就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地當“專家”了。
不久前的一次金融圈朋友飯局上,開頭大家縱論國是、熱聊八卦,很是開心,但最終繞到了買房話題上。盡管多數朋友年薪都在50萬左右,有些也是民眾眼里的“專家”,可一說到這個話題,大家一致地陷入沉重。
當然,不能排除有些專家的發言背后有利益因素,但不管專家預言房價的動機是什么,預言永遠只是一種預言,不可能百分百兌現。誰要是完全聽專家的,占便宜了可以感謝,吃虧了就別埋怨。因為專家的預言就像寓言,怎么說取決于專家,聽不聽則取決于消費者自己。倪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