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清晨,農夫山泉官方微博稱,農夫山泉已經向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京華時報》賠償名譽權損失6000萬元。下午3點,農夫山泉在北京就標準問題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并向與會媒體發(fā)送“幾斤重”的相關資料,大多是《京華時報》質疑性報道。(5月6日鳳凰網)
農夫董事長鐘睒睒在正在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連續(xù)27天,《京華時報》用了67個版面,反反復復地報道,實質上就是三個問題,第一農夫山泉執(zhí)行的標準不如自來水,第二廢除浙江省的地標DB33833,第三農夫山泉大北京桶裝水下架。鐘睒睒稱,《京華時報》開創(chuàng)了一家新聞媒體批評一家企業(yè)的“新聞”記錄,自改革開放以來絕無僅有。發(fā)布會期間,農夫山泉工作人員多次與京華時報記者發(fā)生言語沖突令會議中斷。中途,曾有工作人員沖京華時報一男記者大喊“滾出去”。
農夫山泉和京華時報,一個企業(yè)一個新聞媒體,為一瓶小小的礦泉水杠上了。一個說自己是清清白白的企業(yè),一個口口聲聲說是為消費者討回公道。本是兩個無根本利益沖突的實體為什么會因為一個話題頂上來了呢?我不禁要問:這是不是博弈,如果是博弈,那么誰在博弈誰?如果是炒作,那又是誰在利用誰,炒作誰?瓶裝水標準之爭,真是農夫董事長鐘睒睒說的兩個人的戰(zhàn)爭?
瓶裝水標準之爭,兩個人孤單的戰(zhàn)爭?我看未必沒那么簡單。從今天火藥味十足的新聞發(fā)布會可以看出,這場爭論的背后明顯有看不見的推手在操控這場爭論。一個新聞媒體天天推出,將一個企業(yè)置于風口浪尖的負面新聞報道,大有想要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感覺,這本身就有點不符合中國新聞媒體的特點。是京華時報是中國新聞媒體的另類,還是有什么其他的意思,或許沒人知道,只是給人留下了一些遐想的空間。一個企業(yè)解釋不清楚自己的作為,對自己的作為避重就輕,并把自己裝成一個受害者的角色。
農夫山泉是不是正真的受害者,是不是農夫山泉的產品真的有質量問題,是不是正真的在誤導消費者,京華時報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出來。本來爭論的焦點其實很簡單。但一個道不明,另一個說不清,兩個人的戰(zhàn)爭就這樣糊里糊涂的打起。道不清說不明的戰(zhàn)爭多少讓人聞到一些貓膩的味道。
企業(yè)應做自己的良心企業(yè),正真做到自己的產品讓消費者放心,媒體堅持自己的公義,沒有必要陷入不必要的爭議。這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長江網李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