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從1999年起被禁了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新獲得生產使用的合法地位。然而,它是怎樣被生產出來的?有媒體記者深入全國最大的發泡餐具生產地廣東東莞暗訪,調查發現,發泡餐具原料系工業廢料!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研究人員曾對市場上的一次性發泡餐具進行檢測,發現其中含有的工業碳酸鈣殘渣、重金屬、石蠟、苯等都超過國家標準要求,最高的超標數十倍甚至百倍。
網民表示,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使用工業廢料生產發泡餐具的行為必須取締,防止更多發泡餐具帶著問題回歸市場。
發泡餐具帶著問題回歸市場
發泡餐具解禁后,其生產過程中竟是以工業廢料作為原料。對此,網民紛紛表示,這種違規違法的生產方式必須取締,發泡餐具原材料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也必須改變。
新浪一網民驚呼,發泡餐具原材料的使用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狀態,這簡直難以想象。原來發泡餐具是帶著這么嚴重的問題重歸市場的,這如何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又如何讓廣大百姓對相關部門的決策產生依賴?
網民“小精靈”說,將工業廢料用于發泡餐具生產,這條灰色產業鏈必須取締。
網民“我的地盤”說,如此看來,發泡餐具雖然在多年被禁后“重獲自由”,但從其使用工業廢料進行生產來看,發泡餐具的回歸之路并不平坦,且其中的障礙是這一行業多年積弊所致,發泡餐具的治理任重道遠。
相關部門監管應跟上
網民認為,發泡餐具解禁后,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管也要跟上。
對此,網民“明明白白”說,企業在生產中違規使用工業廢料,絕對是監管不力導致的。解禁不等于放任,必須配套針對發泡餐具的監管措施和管理,比如,嚴格產品標準和行業準入、健全回收利用鏈條、強化監管體系。
博主“我是風”說,使用工業廢料生產發泡飯盒,也許只是發泡餐具監管漏洞的冰山一角。發泡餐具解禁后,相關部門要做的就是嚴格禁止再生料的使用。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能否到位,有待觀察。
發泡餐具要制定生產標準
網民認為,必須制定相關生產標準,確保發覺餐具生產過程的無害化。
博主“說實話難啊”說,解禁一次性發泡餐具,必須向全社會說明,一次性發泡餐具是不是真的無毒無味,是不是真的衛生安全。此外,要盡快制定出“一次性發泡餐盒的國家標準”。這是生產環保、合格餐具的基礎。沒有產品標準,沒有檢測依據,消費者憑什么相信這些生產廠家,憑什么認定環保餐盒是無害的?
此外,網民還指出,完善回收體系,也是日前必須重點關注的課題。
網民“我是光”說,針對發泡餐具的回收,必須出臺相關措施,靠企業自覺不可能實現無害化回收目的。鑒于一次性發泡餐具生產企業多數規模較小,對其監管容易形成“游擊戰”,難度可想而知。
博主“說實話難啊”也強調,回收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回收網絡、回收制度、回收人員、相關獎懲制度的設立,直接關系到“解禁”一次性發泡餐盒政策的成功與否。這最后一道防線如果不把住,對老百姓的生活、對社會的危害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