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網事知多少

“蛟龍”首潛冷泉區 首次發現大批大型海底生物

來源: 北京日報  
2013-06-18 08:09:07
分享:

  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貽貝(褐色)圖像。

  冷泉區碳酸鹽圖像。

  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貽貝(褐色)圖像。

  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貽貝(褐色)圖像。

  蜘蛛蟹:是海蟹的一種,因為八條腿特長,外觀形似蜘蛛,而且觸角也比普通螃蟹多,所以被稱為蜘蛛蟹。它們經常潛伏在數百米深的海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節肢類生物,伸展的蟹腿最長可達4米,重量達到18.6公斤。均據新華社

  貽貝樣本。

  碳酸鹽“煙囪”樣本。

  ` 6月17日9時15分,從江陰港搭乘“向陽紅09”母船出發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南海北部冷泉作業區開始首次下潛作業。至記者發稿時,“蛟龍”號已完成各相關下潛試驗任務,成功浮出水面。“蛟龍”號載人深潛總指揮劉峰通報說,本次“蛟龍”號深潛工作超額完成預定下潛目標,驗證了“蛟龍”號及其人員裝備的深潛航行和定位能力,并首次發現了大批大型海底生物。

  我國具備“大海撈針”能力

  “本次下潛試驗,全面驗證了‘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后的水下技術狀態;驗證了長基線和超短基線等定位系統的功能;鍛煉了潛航員針對海底復雜地形的操作能力;第一次用載人潛水器發現了南海冷泉區豐富的生物群落,獲得了生物、巖石樣品和大量的視頻影像資料,全面超額完成了預定的下潛目標。”14時,“蛟龍”號前線總指揮劉峰通過視頻向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報告說,本次下潛首次啟用的長基線定位系統運行良好,“蛟龍”號運行定位從原來超短基線定位測定的十米級誤差精確至米級,準確到達預定作業地點,這標志著我國基本具備了“大海撈針”的能力。同時,本次下潛是我國載人潛水器第一次在冷泉區進行下潛工作,搜集了大量的冷泉區生物群落信息。

   1400多米深海首次坐底

  據深潛前線發回的消息,在17日12時10分,“蛟龍”號在1400多米的深海首次坐底,隨后在長基線定位系統幫助下首次進行了300多米的海底山區爬坡。在海底的探測中,“蛟龍”號發現了大量毛瓷蟹和貽貝。根據現場科學家初步研判,“蛟龍”號此次下潛發現的海底大量固著生活的貽貝基底之上爬行的大型蟹類為甲殼動物十足目蜘蛛蟹科蜘蛛蟹屬的種,該屬種個體普遍較大,形狀類似蜘蛛,有一個球狀蟹體和細長的蟹足,已發現的蜘蛛蟹的最長蟹足長達1.5米,由于蜘蛛蟹一般生活在深海大洋,其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對人類來說一直是個謎,據悉,本次在南海北部冷泉區發現蜘蛛蟹,將揭開其食物來源之謎。據推測,在冷泉區的蜘蛛蟹很可能與冷泉區的貽貝等動物一樣,是通過共生古菌從甲烷獲得能量。

  (本報綜合報道)

  目擊

  指哪打哪

  據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7日電(記者張旭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7日16時30分左右從南海一冷泉區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潛人員出艙,標志著“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任務順利完成。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總指揮劉峰表示,這次下潛是工程下潛,超額完成了預定下潛任務:一是驗證了潛水器技術狀態非常穩定和良好;二是長基線定位系統第一次試驗就非常成功,潛水器具備了“指哪打哪”的能力;三是驗證了潛航員駕駛技能,因為潛水器從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的山頂。

  “雖然這次是工程下潛,但這是載人潛水器第一次在這個海域搜尋到了冷泉區,發現了大量的貽貝、蜘蛛蟹等海底生物,為深海生物群落和冷泉區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劉峰說。

  17日9時37分,“蛟龍”號被布放到水中,17分鐘后,潛水器注水完畢開始下潛。約1個小時后,潛水器抵達預定作業點,深度約1400米。此后,潛水器在水下進行了4個小時的水下作業,期間給水面發回了4張照片,包括冷泉區碳酸鹽、貽貝床上附著的蜘蛛蟹等。

  潛水器返回甲板后,記者看到“蛟龍”號取回了深海冷泉區的碳酸鹽“煙囪”樣本和大量貽貝樣本。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為3個航段,預計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開展定位系統試驗,同時兼顧“南海深部科學計劃”開展科學研究,包括對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等進行調查。

  最新消息

  今日搭載首位“乘客”下潛

  據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7日電(記者張旭東)正在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8日將搭載首位“乘客”下潛,這位“乘客”是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下潛區域仍然是17日“蛟龍”號下潛的南海冷泉區。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指揮部17日晚通報,“蛟龍”號18日將進行第53次下潛,這也是“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的第二次下潛。這個潛次由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唐嘉陵擔任主駕駛,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張東升下潛繼續進行定位系統測試,周懷陽搭乘潛水器在海底觀測。

  航次現場指揮部表示,這個潛次是工程和科學應用相結合,下潛任務是以長基線定位系統性能驗證為主,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采集冷泉區樣品,獲得海底相關環境參數。

  據了解,18日的潛次預計將于9時正式開始,14時左右潛水器回收至母船,水下作業約4小時。

  新聞資料

  深海沙漠綠洲——冷泉區

  同濟大學周懷陽教授介紹說,冷泉為海底之下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后產生的一些流體組分在海底表面的溢出。冷泉的溫度與海底周圍溫度基本一致,由于溢出的流體富含甲烷、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組分,可給一些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細菌和古菌)提供豐富的養分。我們現在看到的豐富生物群落即以這些化能合成微生物作為初級生產力。所以冷泉活動處一般都是深海海底生命極度活躍的地方,相比于其他的深海海底,冷泉好像“沙漠中的綠洲”。有關冷泉的研究意義:一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窗口,二是海底底下天然氣水合物尋找的標志之一,三是全球圈層相互作用和全球變化研究的科學前沿之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馮東說,冷泉是指來自海底沉積界面之下與海水溫度相近,以硫化氫、甲烷及其它富碳氫化合物等流體的滲漏活動。1983年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墨西哥灣佛羅里達陡崖發現冷泉,之后世界范圍內不斷涌現有關冷泉的報道。現已在全球大陸邊緣海底發現上千個活動冷泉。冷泉相關的研究一直是科學界所關注的熱點科學問題,主要是由于它與潛在能源天然氣水合物、全球變化及其極端環境生命之間密切相關。

  天然氣水合物被譽為21世紀的潔凈替代能源,深水冷泉區是天然氣水合物產出的理想場所。不僅如此,冷泉系統發育的水合物還具有埋藏淺,品質高的特點。

  由于冷泉研究的特殊性,強烈依賴高科技和高投入,目前對冷泉生態系統在時空上的演化,特別是空間上的演化還知之甚少。可以說,對冷泉生態系統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本報綜合報道)

關鍵詞:蛟龍,冷泉區,海底生物責任編輯:楊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