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易品種齊全明碼標價生意紅火
銀行卡倒賣“灰幕”
一張普通借記卡200元至500元,各種銀行卡應有盡有,甚至還提供開戶人真實身份證……《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極具私密性的銀行卡竟被當成商品公開買賣,并已形成收購、開辦、銷售、使用的“灰色產業鏈”,為詐騙、行賄受賄、洗錢、偷稅漏稅等非法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
面對身份證管理存漏洞、打擊成本高等難題,一些專家建議,要斬斷銀行卡非法買賣“灰色利益鏈”,不僅需要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加強網絡監控等方式加強監管力度,更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形成打擊合力。
非法買賣
按照相關規定,銀行卡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然而,極具私密性的銀行卡卻在網上熱銷。記者在搜索引擎輸入“銀行卡”,即顯示出大量銷售銀行卡的信息,其中大部分是專門出售銀行卡的網站。
記者隨機打開一家名為“誠信銀行卡服務中心”的網站,從表面看,該網站完全是正規的電子商務網站,其“公司簡介”、“產品介紹”、“業內動態”等板塊一應俱全。根據網站上留下的Q Q號碼,記者與其客服人員成功取得聯系。
“普通借記卡300元一張,如果需要開通網銀則要500元,再加100元還附送開戶人身份證原件一份”,該客服人員介紹說,“您還可以指定開戶人的姓名、性別和開戶地,但這種情況不能提供開戶人身份證。”
記者以價格太貴為由,表示想到其他網站再看看。這名客服人員繼續說:“一分錢一分貨,我們公司做銀行卡生意很多年了,信譽很好,平均每天能賣出幾十張卡呢。”
《經濟參考報》記者多日調查發現,非法倒賣銀行卡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各網站生意十分紅火,所銷售的銀行卡品種齊全且明碼標價,一張普通借記卡的價格在200元-500元,如需開通網銀則需另加100-200元。部分網站可根據客戶要求,指定開戶人姓名、性別和開戶地。卡販子們非常警覺,均稱只能通過淘寶支付,拒絕當面交易。
為一探究竟,記者決定親自購買一張銀行卡。按卡販子的要求用淘寶支付三天后,記者收到了辦好的銀行卡、開戶人的身份證和銀行開戶資料。隨后,記者前往銀行驗卡,經驗證,該卡確為真卡,身份證上的姓名與開戶人姓名一致,開戶地為江蘇省常州市。
灰色產業
既然記者買到的銀行卡是真卡,這些銀行卡又是從何而來?在暗訪中,卡販子們告訴記者,他們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獲取銀行卡:一是以每張100元左右的價格從持卡人的手中收購其閑置不用的銀行卡;二是批量購買遺失或被盜的個人信息和身份證件,然后辦理銀行卡進行倒賣;三是通過在銀行的“內部關系”,滿足客戶“指定開戶人”等特殊要求。
在銀行辦理一張借記卡僅需10元工本費甚至免費,而在卡販子手中購買一張卡則要數百元。為何還有不少人愿出高價從卡販子手中購買銀行卡?這些銀行卡買來后有什么用?
西南政法大學司法制度研究專家蔡斐說,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匿名賬戶的需求量很大,例如,因業務往來需要接受匯款、轉賬、消費、送禮等,而不想使用真實身份的;企業單位通過虛開銀行賬戶轉移存款用以逃稅的;甚至用于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在不法分子的連通之下,一條非法買賣銀行卡的“灰色產業鏈”就此形成。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教授陳鵬飛也表示,由于開戶人與使用人并非同一人,就算使用人用銀行卡做了違法的事情,警方也很難通過開戶信息找到使用人。“以行賄受賄為例,假設一個人收受賄賂,若他把錢存在自己的賬戶上,檢察院的人第二天就可能找上門,但如果存在用其他人姓名開辦的卡上,就沒有這個顧慮了,這樣一來,行賄和受賄雙方均可實現‘匿名’,此道理同樣適用于詐騙和洗錢犯罪。”
事實證明,以他人姓名開設的銀行賬戶確實為違法犯罪活動撐起了保護傘。2013年1月16日,安徽省鳳陽縣公安局原局長陶勇受賄案開庭。檢察機關查證,為躲避司法機關的檢察,陶勇利用職務之便,偽造居民身份證,并利用“章偉”的假身份開設了兩個銀行賬戶,其中一個用來存放自己的私房錢,另一個則專門用于收受巨額賄賂。然而,陶勇的“精明”終究未能逃脫法律的制裁。
偷稅漏稅是購買銀行卡的又一用途。在暗訪中,多名卡販子稱,每個月都有許多中小企業主購買銀行卡,這些人是想通過多開賬戶的方式,將原本一個賬戶的錢分到幾個匿名賬戶,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
此外,網店店主也是購買銀行卡的一大主力軍。一名卡販子說:“新開一家網店往往需要開多個賬戶來炒作信用,因此很多網店店主都會在開店初期購買大量的銀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