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中的端午節
諺語中景色描寫最美的要數江蘇的“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又是一年端陽到,中華大地都有著過節的習俗。近日偶爾讀到幾條端午節諺語,發現有不少有趣的東西。在諺語中品讀端午,竟然別有一番意味。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講究,雖然大都差不多,但也有著細節上的小差別,這在一些諺語上很好地體現出來。因為艾葉和菖蒲草是常用的,北方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慣,江蘇地區有“端午佳節,菖蒲插屋”;“端午節賣菖蒲”。南方有雄黃酒、劃龍船習俗,便有“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的說法。不過哪里也不如廣東地區的講究更細化和嚴格一些,比如“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的諺語,說明對端午節的重視,就像春節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一樣。
端午節不是節氣,不少相應諺語卻對氣候情有獨鐘,江浙地區有“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的諺語。閩粵一代有“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吃五月粽,破襖不敢放”……這時候的端午節已經成為冷熱氣候的轉折點。
諺語中景色描寫最美的要數江蘇的“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讀過之后,那星星點點綠桃枝、一望無際麥兒黃的美麗畫面仿佛就在眼前。南京的“土俗清明供祀墓,詩家端午吊離騷”則貼切詮釋了端午節的傳統。而江浙的“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從另一面讓端午節有了祝福含義。
另外,端午的諺語常和健康有關,山西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湖北一帶至今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尤其是西北那個“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的諺語,不由得叫人忍俊不禁。(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