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當前的位置:您當前的位置 : 長城網 >> 新聞頻道 >> 文娛看點

人造免疫部隊“圍剿”腫瘤 3年治療1000例患者

來源: 河北日報 作者: 2013-07-01 09:04:13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癌癥是不治之癥,短期內會造成死亡”,目前,一種新的生物治療技術正在試圖改變這一傳統觀念。

  率先在我省使用此技術開展“CIK細胞療法(自體細胞免疫療法)”的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3年來已治療1000多例腫瘤患者,總體有效率達到40%-70%。

  不同于手術、放療、化療等以消除癌細胞為目標的常規療法,生物技術以現代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免疫學等前沿科學為基礎,著重于提高機體免疫力。“關鍵是讓患者少受罪,激發自身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河北醫大四院免疫生物治療科主任汪治宇表示,這是繼腫瘤手術、放療、化療后又一種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癌癥治療新探索。

  減法思路與加法意圖建立機體自身的“免疫部隊”

  “我們說的40%-70%的總體有效率,主要是指通過治療臨床癥狀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者病情穩定的病人。”6月27日,在河北醫大四院免疫生物治療科,汪治宇談起他一位剛剛結束治療的患者。“前些天復查時,臨床癥狀已經緩解,CT掃描已基本看不到腫瘤。”汪治宇說,這名來自石家莊的70歲女患者目前已不再進行治療,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治療是從單采機對患者進行成分血采集開始的。“為的是將血液中的淋巴細胞進行活化增殖,開始10至14天的體外培養活化過程。”汪治宇介紹,患者因右側卵巢癌于2011年5月份入院,入院時病情較重,合并大量腹腔積液。在做了兩個療程化療后,因為體質弱、副反應較大不得不放棄,但堅持進行了6個療程的生物治療。“體外培養期間,在采集來的淋巴細胞中加入一定量特定的細胞因子,使淋巴細胞數量迅速增長10000倍。”汪治宇說,這些還不夠,還要經過處理獲得高殺瘤活性的CIK細胞,產生更強的抗擊腫瘤作用。

  完成這一步后,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將培養成的攜帶秘密武器的“精兵強將”,以靜脈輸液的形式,分兩到三次回輸到患者身體里,讓它們誘導或激活腫瘤病人體內相對較弱的抗腫瘤細胞。

  在連續6個療程回輸“精兵強將”后,70歲女患者并沒有像化療一樣產生惡心、嘔吐、影響視神經等嚴重副作用,癥狀明顯好轉。“回輸患者體內的細胞就像一支‘免疫部隊’。”汪治宇形容,可以實現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快速“增兵”,像精確制導的導彈一樣精確地殺傷腫瘤細胞,而不損傷任何正常組織,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復發,同時也提升機體免疫力。

  目前,手術、放療和化療是公認的癌癥治療“指定動作”。但這些傳統方法,已經難以殺滅患者體內殘存的腫瘤細胞,且存在副作用大、降低人體免疫力等多種治療缺陷。“CIK生物免疫治療的核心是‘用患者自己的細胞清除患者自身的癌細胞’。”汪治宇解釋說,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清除腫瘤細胞的主力軍。生物免疫治療就是將這些逐漸衰落、孤軍奮戰的淋巴細胞發展壯大,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一種治療方法。

  基因診斷與生物技術找準精確靶向進行個性化診療

  癌癥之所以難治,汪治宇認為,是因為腫瘤是個具有很強的個體特異性的基因疾病,不像傳染病或代謝性疾病那樣具有相當的群體共性。

  近期他在為一位肺癌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前,就通過相關基因檢測,發現這位患者并未發生臨床常見位點的基因突變,“因此需要針對患者的獨特基因類型,幫助他選擇更合適的靶向藥物,提高治療有效性”。“將基因診斷技術引入生物治療,凸顯了治療的個體差異性,提高了治療針對性。”汪治宇認為,基因檢測則是指導靶向治療的重要依據,可以幫助醫生區分患者是否可以靶向治療。

  據介紹,在對腫瘤分子生物學的深入研究中,專家們發現腫瘤有一些常見的基因突變形式。將某種突變形式作為一個靶子,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一對一精準打擊,治療效果相對就會好很多、藥物副作用也會小很多。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這位患者所患的肺鱗狀上皮癌雖然癥狀和其他患者類似,但基因突變的位點卻和常見基因突變形式不同。“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這種獨特基因突變形式的靶向藥,那么可以選擇更廣譜的藥物進行治療,增加治療效果。”汪治宇表示。“基因檢測技術,可以使我們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避免開錯藥,以免貽誤治療機會。”汪治宇解釋,如果沒有基因檢測,我們可能會為這位患者選擇一種適合大多數人的細胞毒性藥物,但由于這種藥缺乏顯著特異性,所以很有可能不僅不會讓患者的腫瘤變小,反而還會加重病情。“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在生物治療中的應用,僅僅是初步探索。”汪治宇表示,隨著基因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們對所有基因每個位點的基因圖譜和突變形式都將了如指掌,一旦哪個位點發生基因突變,可以將相應圖譜形式導入細胞,讓細胞正常生長,從根本上有效治療癌癥,甚至還有可能通過這種形式成功預防癌癥的發生。

  死刑宣判與帶瘤生存癌癥作為慢性病不可能完全消滅

  “怎么也沒想到還能堅持這么久。”藁城一位乳腺癌術后5年復發的患者如是說。如今她癌癥復發后已帶瘤生存了近三年。“這是生物技術帶來的治療觀念上的另一個轉變。”汪治宇說,“癌癥其實并不可怕,可以是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雖然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人體可以實現帶瘤生存。”

  據了解,這位病人于2011年5月份乳腺癌術后復發入院,檢查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雙肺、肝臟和骨頭,病情嚴重。“聯合進行6個療程化療與10個療程的生物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但體內尚存在部分癌細胞。”汪治宇介紹,目前病人病情穩定,生活不受影響,跟正常人一樣。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腫瘤治療開始注重帶瘤生存和生存受益,思路上不再單純過分追求消滅或縮小腫瘤實體、殺滅腫瘤細胞,而是同時考慮改善患者機體及精神癥狀。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原來作為“不治之癥”的癌癥重新定義為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2011年,提出40%癌癥可預防,40%的癌癥可治愈,20%長期帶癌生存。“就像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癌癥治療也應采取較為保守的措施,不再一味追求根治。”汪治宇表示,他們在臨床中發現,生物治療法通過規范和適度治療,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的機體免疫力,使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讓腫瘤細胞在一定時期內處于靜止或休眠。

  事實表明,大量死于其他慢性病的老年人尸檢都發現存在腫瘤。“這說明帶瘤生存狀態是客觀存在的,腫瘤在部分患者中并非是構成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或死亡原因。”汪治宇說。“大部分晚期癌癥具有不可治愈性,但通過有效治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質量,部分晚期癌癥患者甚至可以長期帶瘤生存。”

關鍵詞:腫瘤,新療法,醫大四院,河北

責任編輯:趙鵬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