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塵污染到底誰是“罪魁” 明年2月份見分曉
PM2.5、PM10的污染源頭在哪?從今年初開始,省會開展了大氣PM2.5、PM10、TSP源解析的課題研究,就是為了摸清各類排放源類所排放的顆粒物對PM2.5、PM10、TSP的貢獻值和分擔率。如今已近秋季,截至目前,該課題目前進展如何?源解析又是如何做出來的?昨日,記者對進行源解析課題研究中采樣、分析工作的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進行了探訪。據石家莊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李亞卿介紹,截至目前,已采集了年初冬采暖季、春、夏三季樣本,塵污染源解析已收集10類污染源塵384個樣品,采集還將歷時四個月,預計明年2月份左右能有結論,屆時,各種塵污染究竟是誰造成不再是筆糊涂賬。 探訪:一個個小小濾膜收集空氣中的各種塵 昨日(3日),在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的屋頂上,除了正常監測大氣質量的自動監測設備外,在屋頂還擺放著6個專門采集空氣中各類顆粒物的儀器。“目前,一個采樣點每種顆粒物采兩個樣品。”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現場檢測一室的郝園指著其中一個看起來有點像望遠鏡的儀器說,它的學名叫“智能中流量空氣總懸浮微粒采樣器”,每臺儀器上面的采集頭不同,采集的顆粒物直徑也不同。 在一臺采集PM2.5樣本的儀器前,記者看到,在看似望遠鏡的儀器頂部有一個突出的圓桶。郝園介紹,這個圓桶名叫切割頭,“儀器內有空氣泵,通過泵的運行,把空氣抽到切割頭里,經過三層過濾,最后把直徑為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收集到濾膜上。“這臺儀器每次至少運行20個小時。”郝園說,到時間后,把由白色變為深灰甚至黑色的濾膜拿下來,交給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分析。 記者看到,用來收集各類顆粒物的濾膜比自動監測空氣污染物的濾膜大一倍多。“這個濾膜直徑約有90毫米。”郝園說,因為這個濾膜主要是用來收集不同粒徑的顆粒物,而自動監測空氣污染物的濾膜主要用來監測當日的顆粒物濃度。 進展:10類污染源塵已采集384個樣品進行分析 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李亞卿告訴記者,他們按照石家莊的環境空間位置,在全市12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中選取了6個分布均勻、具有代表性的站點作為環境空氣受體監測點位,分別為信息工程學院、化工學校、監測中心、西北水源、職工醫院、西南高教區。“每個站點都設立了6個采集器,每種污染物每個站點都要收集兩份。” 除了采集石家莊的環境大氣外,每種污染物究竟來自哪些污染源的解析,更離不開污染源塵,也就是污染源產生的塵的分析。李亞卿說,污染源塵的采集是按照行業排污特點分類,主要包括燃煤塵、鋼鐵塵、建筑塵、醫化行業尾氣塵、汽車尾氣塵、油煙塵、土壤風沙塵、道路揚塵、建筑施工塵、城市揚塵等10個類別。確立了128個采樣點,分別進行了采集。 按照研究程序,采集工作需要持續一年,分成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分別選取不同時間段進行空氣污染顆粒物的采集工作。“目前,我們采集了今年2月份采暖季、春季、夏季的樣本,下一步還需要采集秋季和今冬采暖季的樣本。”她說,截至目前,污染源塵樣本已采集了384多個,而環境受體點位的樣本共采集1200多個樣品。“分析污染源和環境受體樣品后,再進行數據處理、成分譜庫建立等,從而解析出各種污染源對大氣的貢獻值和分擔率。”她說,預計明年2月份能得出結論。 作用:各種塵污染究竟誰造成不再是筆糊涂賬 據了解,目前,在省會石家莊,PM2.5、PM10等塵污染來源最大的幾個“禍首”分別是燃煤、揚塵、工業排放和機動車排放,但究竟誰是“老大”,各占比例多少卻并沒有確切的技術數據。這就造成了無法確切的“對癥下藥”。“此次的源解析就是為了摸清各種排放源類所排放的顆粒物對PM2.5、PM10、TSP的貢獻值和分擔率。”李亞卿說,源解析的目的就是分析PM2.5、PM10、TSP等污染物的來源構成,弄清楚哪些源是最主要來源,為城市決策者提供績效比高、操作性強的環境空氣污染治理措施和技術支撐,提出石市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等科學有效、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同時,為制定石市環境空氣污染達標方案奠定可靠的基礎。 李亞卿認為,要從根本上治理石家莊大氣環境污染,必須對其污染成因準確把握,對環境空氣各種污染物的來源進行研究,用科學數據做支撐,才能對癥下藥、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從源頭上、根本上治理大氣環境污染。開展PM2.5、PM10、TSP源解析研究工作,就是為尋求環境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PM10的污染成因提供技術支撐的一項技術研究工作。 未來:“源解析”將逐步常走向態化 李亞卿介紹,省會在2000年也針對PM10進行過源解析,但隨著石家莊的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布局改變等因素,十幾年前的污染源已經發生改變。而這次除了PM10,還新增了PM2.5、TSP的源解析,將對石家莊的大氣治理更有針對性。那么,石家莊年年都在發展、變化,那么源解析是否也會持續開展呢?對此,李亞卿表示,為了讓源解析更具有實際意義,今年,省會專門投資購進了源解析所需的設備,今后,源解析的工作將逐步走向常態化。(記者 李春煒 文/圖) |
關鍵詞:污染,環境,采集,解析,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