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關于養老金缺口的爭議不斷,“以房養老”也被認為是政府解決養老難題的對策,進而認為是政府在逃避責任。不過,主管部門的官員和學界人士都指出,“以房養老”完全靠民眾自愿。以房養老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模式,可以彌補老年人多層次養老潛在的發展需求,是政府兜底之外的一種市場行為,無涉養老金缺口問題。
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顯示,雖然國家層面的試點要在明年上半年推行,但地方政府在此舉措上的熱情更高,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省市或在今年內、明年初就落實“以房養老”的試點,其中北京已經明確了變“以房養老”為“以房助老”。
地方政府積極應對
《意見》對“以房養老”的表述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被稱為“以房養老”或“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養老機構提供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
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在解讀《意見》時表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金融養老、以房養老的方式之一,如果試點成功,對于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19日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保監會、民政部、全國老齡辦將于明年上半年提出試點方案,通過在不同地區進行試點,逐步形成“以房養老”的實施方案。
而對于“以房養老”是為應對養老金缺口的觀點,專家并不認可。“養老金即使有缺口,和‘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沒有任何關系,養老金是政府的事,而以房養老是市場的事。”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目前來看,當前養老金的制度支出和制度收入是平衡的、是沒有缺口的,“風險在于,未來老齡化導致支付能力的降低。由于我國長期實行的一胎政策,使得老齡化在中國表現得更為嚴峻。”
記者注意到,在公眾仍對“以房養老”試點有頗多疑慮和擔憂的同時,山東、陜西、北京等地近日相繼傳出消息,將很快啟動“以房養老”或“以房助老”試點。
據報道,山東一家商業銀行計劃明年一季度前后,在山東部分城市推出以房養老貸款產品,不過由于房價評估、貸款利率、貸款時限等具體執行細則尚需明確,此產品仍在設計中。
陜西目前正處于以房養老的籌劃階段,將由陜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牽頭,有望在明年試點。
不過,據記者了解,北京擬本月底出臺的《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中,或將回避爭議較大的“以房養老”概念,而是提出“以房助老”。其特點在于,它不要求老人一定要擁有獨立產權的房屋,其主要模式也不須抵讓房屋的產權,可以通過置換住房(或閑置房屋)的居住使用權,獲得更豐富、優質的養老資源。
此前,北京在2011年即在“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鼓勵商業保險企業、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建立公益性中介機構,開展“以房養老”試點業務。
養老問題難解
事實上,“以房養老”在上海、南京等部分地區早已有實踐,試點主體既包括政府部門,也有金融機構,但效果并不理想,以致停滯或取消。從既往“以房養老”實踐看,有產權房、年齡在60歲或65歲以上是申請的硬杠。
鄭秉文認為,試點不成功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置業、儲蓄與住房反向抵押觀念上的沖突。此外,社會誠信體系仍然不夠穩定。發達國家都有以房養老的保險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出租房屋,另一種是住房反向抵押。
鄭秉文指出,“以房養老”可以彌補老年人多層次養老潛在的發展需求,為住房反向抵押、以房養老“開一個口子”,從政策上使部分老年人“以房養老”的需求名正言順。
“個性化的、還有一些高端化的服務由市場來負責,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而‘以房養老’正是市場化運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以試點提出來的,我感覺到這是積極慎重和穩妥的,它完全是一種自愿的,自主選擇的一個行為。”竇玉沛說。
數據顯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中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國家。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我國面臨的養老壓力空前沉重。
然而與之相對的是,我國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完善。此外,養老服務的扶持政策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也成為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意見》除加大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的責任外,還同時強調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做大養老服務產業,以多種途徑應對養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