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媒體集中曝光了個別地方出現的少年兒童被性侵犯的案件。為此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要求各地學校教育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把好教職工“入口關”。
教育學生什么是“性侵犯”
昨天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了教育部等四部門下發的《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到,女生宿舍原則上應聘用女性管理人員。要對所有女生宿舍實行“封閉式”管理,發現有無故夜不歸宿者要及時報告。要加強校園周邊巡邏防控,防止發生社會人員性侵犯在校女學生案件。
意見提出,各地要通過課堂教學、講座、編發手冊等多種形式開展性知識教育、預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師生、家長對性侵犯犯罪的認識。教育學生特別是女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了解預防性侵犯的知識,知曉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尋求他人幫助。
意見提出,各地教育部門,定期組織力量對中小學校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檢查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點檢查教職工、學生是否有異常情況,特別是要關注班級內學生尤其是女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
建立性侵案及時報告制度
意見還要求定期開展隱患摸底排查,全面落實日常管理制度,密切保持家校聯系。各地教育部門要建立中小學生性侵犯案件及時報告制度,嚴格保護學生隱私。被性侵犯的學生有轉學需求的,教育部門和學校應予以安排。
意見要求落實對校長、教師和職工從業資格有關規定,加強對臨時聘用人員的準入資質審查,堅決清理和杜絕不合格人員進入學校工作崗位。對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要關注教職員工隊伍心理狀況及工作狀況,及時預防個別教職員工出現的不良行為。
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對于個別教師利用職務之便性侵學生的行為,尤其令人不能容忍,這已不屬于師德范疇,是極為惡劣的犯罪行為,必須依法嚴懲,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