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教科院研究員
改革向前邁進了一步
英語考試應更具專業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對高考英語的改革與過去相比向前邁進了一步,但步子可以更大。他也認為,目前要改革英語的評價方式,不是把英語的分量放得那么足,而是將其作為等級考試,作為錄取時學校的參考。
他認為,就高考改革來說,由于社會公眾接受程度有限,改革應該怎么走,應該由各方面達成一個共識,也不能太過著急。就英語考試來說,他認為降低英語的分值是一個進步,但是英語考試應該更具有專業性。他建議將來英語考試可以學習托福、雅思的考試模式,不但一年多考,也沒有政府行政部門參與出題,考試程序、監考人員都很專業。目前的考試,還是顯得行政參與過多。
儲朝暉認為,整個高考在大的目標和方向上要更加體現教育的公平公正,更加強調專業性。學校、教師、學生要有更大的自主性,讓學生與學校相互之間有更多的了解。目前,高考體制中計劃性很強,很難考慮到學生和學校的需要。
中立
試卷評價專家
一部分學生得以減負
深入學習得靠校外補習
昨天,考試院一位參與高考試卷評價的專家表示,高考英語改革實際上是利弊并存,在提出改革之初專家們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
這位專家稱,降低英語分數,變成一年兩考,直接會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沖擊,改革后高考英語的聽力改為平時兩次考試,學生考試機會多了,也會使老師不再重視聽力教學。在沒有全國一盤棋的情況下,對未來不學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會有好處,但是對于上大學學習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與上海、廣東等地學生相比會非常吃虧。很可能別的省市學生大一時便通過英語四級,而北京的學生直到大三才能通過。改革后的結果就是學校教育被削弱,如果學生想更深入學習英語,會使校外英語補習升溫。
改革的優點則在于會減輕學生的負擔,對于不學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有基礎即可,特別是沒有出國計劃的學生,在高三階段會相對輕松。專家稱,此次對英語聽力的調整,早在2004年便已經開始討論,主要是社會環境好的地區,聽力質量很高,社會經濟發展不好的地方則聽力質量很低。存在著不公平問題。因此,英語聽力可以在平時考兩遍,也是減輕高考的風險。
-盤點歷年重大高考改革
1977年恢復高考
1983年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4年開始特殊專業(藝術類等)招生實行統考+單考
1985年實行雙軌制。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同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并在廣東進行英語、數學兩科試點
1989年高考標準化考試在全國推行
1996年高校試行并軌招生,高校學費增加
1999年教育部考試推行“3+X’”科目改革,廣東省率先在高考科目設置和考試內容上進行改革。英語考試加試聽力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為一年兩次
2001年取消考生年齡和婚姻限制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實現全面網上錄取;同年,北京市在高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進行自主命題嘗試
2003年高考由7月提前到6月舉行。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
2004年全國推廣的分省命題
2005年開始實行的高職高專單獨招考
2006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同年,自主招生高校擴大到53所
2007年海南寧夏等四省區率先實行新課程改革后的新高考
-回顧英語考試變遷
據介紹,1977年恢復高考時便已經有英語考試,當時考試主要以選擇題等客觀題為主,沒有聽力考試。2003年開始,我國制定實驗版課標,在2007年時,聽力考試進入英語試卷,改變了以前聾啞式英語的考查,試卷也從一張變成兩張。在3至5年的過渡期內,英語試卷也逐步加大了對讀寫的考查,閱讀題的種類也隨之變遷。此后,各地相繼出現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語試卷。(記者張靈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