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顧忌的改革
企業愛看四六級高校擔心影響就業
事實上,教育部的確從未要求各校要將四六級與學位掛鉤。各種衍生出來的怪現象,催生了教育部就四六級考試進行改革。
川內高校的相關改革也大致從此開始。但如何改?各校仍有各自糾結之處。
首先是軟掛鉤模式,西華大學在2007年正式修訂了學位授予細則,將學位授予與四級考試脫鉤。但學校還是在大二下學期的英語科的成績中加入了四級的分值。校方的擔心不無道理———這樣的脫鉤會引發四六級過級率的迅速下滑,從而影響就業。
畢竟很多企業仍然把英語四六級考試當作一種簡單、快捷的篩選條件。
相比之下,川大、川師大的改革更為徹底,完全脫鉤。在目前四川大學實施的學位授予細則中,僅對學分和論文有相應規定。四川師范大學直接用校內的測試代替了四六級考試這個標桿。
但也有高校教務處負責人對此種模式存在疑慮,一位負責人表示,由于四、六級的性質是國家考試,相比學校組織的校級考試,企業更愿意相信其權威性和公正性,在不少企業招人時,都會對四六級公開提出要求。
為此他們更愿意選擇“目前相對科學的軟掛鉤或半掛鉤模式”。
對于將來的觀點
中國文化需自信中醫何必考英語?
針對目前多所高校的“半掛鉤”、“軟掛鉤”方式,記者調查發現,在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取消了四六級考試與學位掛鉤后,四六級的報考率卻并未降低。而據熊朝坤介紹,2007年四六級與學位證脫鉤后,西華大學四六級的報考率卻不降反升。在對該校學生的采訪中,大多學生也表示,“因為企業仍要求四六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只有四六級考試完全成為一個社會化考試,不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導,才可能讓四六級走向正軌。他認為,四六級考試應由社會中介機構組織,學校就不會那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用人單位也不會步伐一致地將其作為用人的標準。
相比組織權的掌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則認為,“英語的一統化要求更為要命”。例如,在碩士和博士入學階段,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因為英語這道坎被攔截住了。張認為,在某些學科,研究生需要閱讀大量英文論文,需要一定的英文水平,但諸如中醫、古代文學等研究,“是外國人需要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英語的要求則可適當放寬。各個學科不宜整齊劃一,統一要求。如果在這些中文專業上也要求很高的英語水平,實際上彰顯的是對中文和對中國文化的不自信。
現實的另一面
北京“掛鉤”高校:
四級不達標落戶都困難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調查了北京數所高校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學位掛鉤的規定。有大學回應,掛鉤有現實條件的考慮,一些大城市規定,如果畢業生四級考試成績達不到要求,落戶都困難。
北京林業大學教務處學籍科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學校執行的政策是,授予學士學位需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354分以上。但學校每次通不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也就1到2名學生左右,比例很小。
這名負責人表示,每個學校都有各自制定發放證書政策的規定。而該校這么做是出于現實條件的考慮:就業市場依然會用四六級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比如有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甚至有規定如果學生四級成績達不到一個水平,即使落實工作也將很難落戶。這名負責人對此解釋,取消掛鉤的學校多半是水平很高的大學。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學校,本身生源很好,基本不存在這個必要。
中央民族大學也是仍然掛鉤的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張焰說,在現實的就業市場,通常用人單位會提出三證齊全,即畢業證、學位證以及四級成績單齊全。如果不齊全,用人單位往往就放棄了。這也是學校這樣制定政策的考慮之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中也規定了英語四級考試必須達到分數,該校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作為經管類院校,對學生英語水平有程度上的要求,也需要達到一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