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張家口市塞北林場工作12年了。張家口沿壩一線還不如沙漠地區,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年均蒸發量卻高達2000多毫米。再加上這里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嚴重,保水保肥能力極差,可以想象,缺水、缺土,補助資金又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造林難度該有多大!
我們技術人員不等不靠,大家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研究出一套向老天要水的科學方法。農民是靠天吃飯,我們就“看天植樹、就墑造林”,變一季造林為三季造林。
春季,我們集中人力物力大規模搞雨季前整地,活化土壤,蓄積雨水,沿著等高線每3-5米布設一道水平溝,做到層層設防,層層截流,即使雨季來了,也灌不滿漫山遍野的溝穴。這些溝穴,在下雨時成了天然的蓄水池,減少了水土流失,解決了土壤干旱的問題。如果在春季遇到了有效降雨,我們就及時在破土面上直播檸條種子,在土埂上扦插冷藏楊樹插條。
張家口沿壩地區,全年降雨量的6-7成集中在夏季。小雨種籽,大雨栽苗。每當天氣預報有小雨,我們就提前在土埂上播種檸條種子。每當預報最近有中到大雨,我們就提前調集人馬,往山上運容器苗,就雨栽植。說到容器苗,是我們多年學習、研究、探索的一項成果,最適宜沿壩干旱地區造林。最近幾年,我們容器苗的栽植面積逐年擴大,達到造林面積的50%左右。
秋季,對于壩上來講真是短得要命,大地封凍的時間一般在10月20日左右。封凍前一般都有一場封凍雨。雨季溝穴內積蓄了不少雨水,我們積極組織勞力采用植苗锨栽植裸根苗來完善春夏季造林工程。在立地條件差的陽坡,利用冬儲山杏出苗率高的特點,直播造林,成活率一般不會低于90%。
實踐證明,看天植樹,向天要水的做法是科學的,也是切實可行的!現在走進項目區,您會發現十年前栽植的樹木最高已經長到兩層樓那么高了,最粗的也有碗口大小了;五年前栽植的樹也有二三米高了,郁郁蔥蔥的林海,讓人看后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