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為準則,做好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努力讓基本公共服務陽光照亮13億人。
兜住底線,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醫療、養老、居住、困難群眾社會救助,事關群眾衣食冷暖,也是基本生活的“底線”。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在努力做好最基本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方面,又邁出了新步伐,以整體推進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研究制定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等作為改革重點,同時有序推進公租房、廉租房并軌,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一張全覆蓋、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網逐漸織大、織密: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職工和城鄉居民制度轉移接續的工作流程、制度安排和政策銜接;
——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推進以法治方式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
——今后5年,我國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由政府兜住底線,用社保安全網覆蓋最大多數人,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
補上短板,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空氣不再那樣清新,陽光也不再那么澄澈,綠地越來越少,天空少了鳥兒的蹤跡……我有一個夢想,要讓家鄉的天空變得湛藍。”這是江蘇新沂市鐘吾中學初一學生于雨璇的夢想。
進入11月的第一個周末,華北多地再現霧霾,局部地區重度污染。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2.3天,四分之一國土面積和近6億人受到影響。
如今,空氣質量、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已經超越吃飽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成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訴求,也是政府工作中亟待補上的“短板”。
今年以來,國家以食品藥品安全標準體系、監測體系、生產流通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市場準入制度、召回制度、誠信體系等為重點,建立覆蓋各環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在環境保護方面,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多污染源綜合治理。
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要求全社會都要本著對下一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項措施,強調“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確保防治工作早見成效,促進改善民生”。
“要圍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社會事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城鄉統籌發展等領域加快改革,補上短板。”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說。
深化改革,讓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民眾
10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寬了注冊資本登記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為居民自主創業去除了“門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站在更高的民生保障起點,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還要用改革的辦法,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工夫,創造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讓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民眾。
十八大以來,用改革的辦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成為黨和政府施政的一個著力點,從制度上為所有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公平發展的機會。通過深化減貧、教育、就業、創業、社保等方面的改革,在擴大橫向流動的同時增強縱向流動性。
一系列保障起點公平的具體措施近來連續出臺:
——教育方面,國家決定進一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孩子看到希望;
——就業方面,國家要求完善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加強國有企業招聘活動監管,大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
……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不斷提高。公平正義是發展的活力源泉與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要通過改革構建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和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制度環境。”徐紹史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