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房視頻引網民隱私之憂,網警稱私人偷拍系違法
日前網絡視頻曝光又成為“反腐利器”——沈陽市衛生局局長因與婦嬰醫院院長開房,一經曝光應聲落馬。然而,在為網絡反腐力度叫好的同時,不少網民也開始擔憂:曝光隱私視頻的做法會不會由針對官員擴大到普通老百姓?官員的視頻會被輕易曝光,是不是你我都可以隨意被監控、被利用? 網絡視頻曝光——“反腐利器”亦含隱私之憂 對于一些道德低下、生活糜爛的腐敗官員來說,2013年攝像頭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除了開房的沈陽市衛生局局長與婦嬰醫院院長,湖北省高院刑三庭庭長張軍與女律師開房事件、上海法官涉嫌集體招嫖事件和廣東湛江國資委副主任馮欣帶女下屬開房事件等,都是由監控攝像頭提供了視頻資料,最終在網絡上掀起風波。 不少網民認為,通過視頻監控獲得腐敗官員違法或喪德的一手資料,在網絡平臺上予以曝光,對加強官員的監督、揭露社會丑惡現象,具有積極的意義。 然而也有網民對隨意曝光官員視頻資料的現象表示了擔憂。在杭州一家網絡公司工作的馬馳認為,揭露官員的違法和不道德行為雖然有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面,但從隱私權保護的角度來看,卻是對當事人隱私權的侵犯。即便初衷是為了打擊腐敗官員,但同時也對其他人的隱私造成了侵害。 不少網民認為,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除非法定的機構和部門經過嚴格審批,不允許個人擅自使用專業器材對他人進行跟蹤、監視、拍照的,更不用說放到網上加以傳播了。 監督權、隱私權——權利邊界模糊引發爭議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類監控器材在社會各個角落被廣泛使用,普通人獲得他人隱私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有人以此作為行使社會監督權利的工具。也有人認為,保護自己的隱私正越來越難。 2013年,浙江、武漢等地的公安機關開始嘗試對“闖紅燈”、“亂停車”、“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公開曝光。此舉同樣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眾多市民認為,曝光的做法“很給力”,讓不文明市民在媒體上“露臉”,真可謂大快人心,當罰款、教育不足以約束少數人的僥幸和從眾心理時,曝光的震懾和監督會使公眾自覺審視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還有網絡評論認為,此舉侵犯了被曝光者的隱私,這種犧牲市民隱私權來維護城市秩序的方法“欠妥”。 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王全明律師認為,監督權、隱私權都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但是當公民同時行使這兩種權利時,容易出現邊界模糊的情況,期間應該有個平衡的問題。隨意曝光他人視頻的做法侵害到公民的隱私權,總體上應當予以限制。如果曝光的對象是普通公民,這種做法就侵害了他人的權利,不僅應當受到譴責,還要追究法律責任。而作為官員或公眾人物,因其手中掌握權力或有公眾影響力,就理應受到更多的監督和約束,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必須犧牲一部分隱私權,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保護隱私——反腐監督應在法律的框架內 一方面是隨處可見的監控攝像頭,另一方面,我國并沒有統一的規范管理辦法。僅有北京、廣州、重慶等地制定了地方性的公共安全視頻系統管理規定。 引起較大關注的是2013年8月1日,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河南省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傳播或者未經公安機關通知查看、復制機房系統采集保持的信息,違者最高可罰款3萬元。 消息傳來,很多網民認為這是與網絡反腐唱反調,而專家則認為《條例》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 “使用違法的手段來打擊腐敗,就像是用刑訊逼供的手段來打擊犯罪,并不值得提倡。”王全明說。 浙江省公安廳網絡警察總隊總隊長丁仁仁認為,網絡曝光固然對反腐敗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前提是要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目前根據我國的法律,對監控器材采取管制措施,私人對公民進行監聽、偷拍等行為均屬違法,而將違法偷拍的視頻資料傳播到網絡上,無疑是對當事人合法隱私權的侵害,當事人有權進行責任追究,如果涉及刑事犯罪的,警方也會采取相應措施。“當前各級紀檢監察部門都有便利的舉報通道,如果獲得了反腐敗的證據,可以通過正規的渠道進行舉報。” |
關鍵詞:開房視頻,隱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