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最快本月9日南極脫困(圖)
1月6日,“雪龍”號停泊在浮冰區中。當日,為了抓住南極轉瞬即逝的有利天氣“窗口”,“雪龍”號全船上下嚴陣以待,各個崗位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備戰未來48小時的破冰突圍。新華社發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極地遙感團隊從2010年中國第27次南極科考開始,為“雪龍”號航行提供快速有效的數據服務。昨天,記者從參與導航的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了解到,助“雪龍”號脫困的西風尚未出現,按照目前情況來看,“雪龍”號的最快脫困時間為本月9日。 有利氣象條件尚未出現 1月2日,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52名乘客救援工作后,受周圍復雜海冰和水文氣象條件等影響,在回撤時受到海冰圍困。 綜合海冰實況、未來天氣形勢及海流預測分析,國家海洋預報臺認為,“雪龍”號撤離的最佳時間窗口為1月7日凌晨至8日中午,這期間出現的偏西風有利于海冰冰情緩解,對“雪龍”號脫困有利;9日之后,風向將變為東南向,會加速海冰堆積,不利于脫困。 昨天(6日)下午,“雪龍”號考察隊副領隊徐挺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雪龍”號的突圍行動還沒有開始,目前“雪龍”號還在原地等待,“從昨晚到今天有一個持續的氣旋,刮東南風,所以海冰還是維持原狀,周邊還有一些冰山。為了安全起見,‘雪龍’號現在在原地等待。” 據了解,目前“雪龍”號成功脫困的有利氣象條件尚未出現。不過,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曉教授表示,東風或東南風會加劇海冰的聚集,對“雪龍”號脫離海冰圍困增加阻力。 距最近清水區約14.5公里 程曉帶領的團隊負責為“雪龍”號提供最新一手數據,作為其實施破冰的決策依據。他介紹,通過分析1月2日至1月5日連續拍攝的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圖像,可以發現“雪龍”號被困區域海冰的東緣線向“雪龍”號方向發生了大幅退縮,使“雪龍”號距離最近清水區的距離,由之前的21公里,縮短為14.5公里。 “如果期待中的7日的西風足夠強勁,加上外圍的海冰足夠松弛,時機適宜,‘雪龍’號半天或大半天就能鉆出來。”程曉表示,天氣好的話,“雪龍”號最快突圍出海冰僅用5個小時,就目前看,樂觀估計“雪龍”號在本月9日左右脫離海冰圍困。 自7日凌晨起,國家海洋局“雪龍”號脫困應急小組和船上考察隊將進入48小時最高級別應對狀態。為迎接這場“硬仗”,“雪龍”號值班船員正密切監視周圍冰山和浮冰的動向,輪機部船員精心看護著每一臺儀器設備,確保及時給“雪龍”號破冰突圍提供強勁動力。 據“雪龍”號輪機長吳健介紹,“雪龍”號有一臺主發動機,其功率是1.32萬千瓦,還有3臺發電功率均為1000千瓦的發電機,可輪流為船上供電。目前“雪龍”號的各種機器都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東側海冰密集度有所減弱 “雪龍”號船頭目前朝向西北方向,有三條突圍路徑可供選擇——右舷方向、右前方和左前方,但三條路徑都有風險。右舷方向直通清水區,但浮冰太厚,遠遠超過“雪龍”號的破冰能力,而且“雪龍”號受“破冰跑道”的限制,向右轉向極其困難。向左前方行駛有些繞路,而且浮冰更加密集。 因此,“雪龍”號考慮向右前方突圍,但最大的隱患是距船頭500多米處的一座小冰山。如果靠得太近,“雪龍”號有被卡住的危險。根據預案,等西風把浮冰吹松散以后,“雪龍”號破冰就會相對容易,因而能與冰山保持一定距離,這時“雪龍”號將擇機向右前方突圍。 程曉分析,利好消息是,“雪龍”號正東方向9公里至東側邊緣的海冰內部,出現了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小水塘,平均面積約為5000平米,“這表明在潮汐和洋流的作用下,東側海冰密集度已經有所減弱。” 關注 補給物資充足可維持三個月 昨天,有媒體報道“雪龍”號目前存在淡水不足的問題,有網友提出為何不能從“雪龍”號周圍的冰山中提取淡水。徐挺稱因為船身比較高,下去取冰比較困難,同時,融化冰水也要消耗燃料,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采取這個措施。 徐挺介紹,目前船上的燃油還有1600噸,“雪龍”號全速航行每天需要消耗40噸燃油,還可以使用40天,“如果一直在這里停留的話,時間會更長,直升機組還有六個大的油罐,足夠使用。” 程曉表示,船上補給物資充足,能維持到4月10日。只是可能到后期食物會差一點,比如蔬菜和水果會減少。 鏈接 “雪龍”號曾被困21天 昨天,程曉介紹,我國自1984年開始極地科學考察,每年都要進入極地開展科學考察。近年來,“雪龍”號進出中山站屢次遭遇嚴重冰情,其中第25次南極科考,“雪龍”號到達南極冰區后,因破冰艱難被困21天。 程曉說,本次科考,雪龍號已在去年12月2日抵達中山站,沒有影響中山站的補給計劃。 |
關鍵詞:“雪龍”號,科考,南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