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掘日軍侵華檔案顯示:慰安婦屬日本政府行為
這是1935年東條英機發給關東憲兵隊司令部的密級為“絕密”的《關東憲兵隊冬季治安肅正計劃》(1月7日攝),主要內容為在長春、哈爾濱等城市及周邊抓捕殘余的抗日武裝人員、阻斷糧食、道路、武器的補給渠道。吉林省檔案館日前公開了一批日軍侵華檔案。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 攝 資料圖片:侵華日軍士兵拍攝的“慰安婦”照片。 吉林省檔案館最新發掘的一批日軍侵華檔案顯示,日軍戰爭期間強征慰安婦屬于日本政府行為。 吉林省檔案館此次整理發掘出的32件關于慰安婦問題的檔案資料中,包括《憲兵月報》《關于南京周邊地區[治安恢復情況]的報告》等,詳細揭露了日軍強征、奴役、虐待慰安婦的暴行。 1938年2月28日的《關于南京周邊地區[治安恢復情況]的報告》記錄了南京周邊下關、鎮江等9地7處設置慰安所的情況,記錄了當地駐扎士兵人數、慰安所中的慰安婦人數、每名慰安婦對應的日軍人數,以及每旬日軍利用慰安所的情況。 根據記載,該地區最多時1名慰安婦要被267名士兵“利用”,最少時1名慰安婦也要應對71名日軍官兵。該文件還記錄了慰安婦群體的構成情況,其中一個慰安所內有36名朝鮮慰安婦。 “根據檔案記載,當時日軍對慰安婦非常殘暴,欺侮、虐待慰安婦是家常便飯。”吉林省檔案館“慰安婦”課題組組長王放說。 一份《憲兵月報》記錄有“鐵道工廠的一名日軍士兵喝醉酒之后到軍隊的慰安所對慰安婦施暴并破壞器物”的內容。在一些《郵政檢閱月報》中,中國百姓、日本軍人及家屬在給家人或朋友的信件中也記錄了大量日軍奴役慰安婦的罪行。 王放說,一直以來,日本政界學界部分右翼分子辯稱,強征、購買慰安婦不是國家行為或軍隊行為,而是當時民間業者的自發行為。但從新發現的檔案中,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日軍強征慰安婦是國家行為。 在1945年3月27日到4月19日之間的《經濟部、滿洲中央銀行、奉天、牡丹江、鞍山支店及日本大使館等對領事館經費、旅費、慰安婦采購資金等函電》文件中,記錄有滿洲中央銀行鞍山支店經關東軍第四課的批準,以軍用公款科目轉賬劃撥日軍購買慰安婦專項資金等內容。類似形式的慰安婦經費劃撥在其他電話記錄中還有很多。 據吉林省檔案館館長尹懷介紹,該館現有10萬多卷(冊)日本關東軍檔案(其中九成是日文),記錄了1931年至1945年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統治時期的各種事項。 尹懷說,這些侵華日軍自己形成的檔案是日本侵華歷史最真實的記錄。從去年開始,吉林省檔案館組織人員對這批日文檔案進行翻譯,解讀,發現了大量日軍侵華罪證。 |
關鍵詞:侵華,慰安婦,關東憲兵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