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小說再搬熒屏:張藝謀導演 陳道明鞏俐主演
昨日(8日),記者在北京光華橋附近一棟寫字樓的書店里見到了美籍華人作家嚴歌苓,她舉止優(yōu)雅,說話中文混著英文,絲毫看不出已55歲。歲月的痕跡在她臉上沒有留下什么,卻留在她的文字里。嚴歌苓此次回國是攜新書《媽閣是座城》與讀者見面。她文學作品多以20世紀的中國歷史為背景,多以女人角色切入,被稱為當代“張愛玲”。
當《金陵十三釵》被導演張藝謀搬上銀幕,嚴歌苓被更多人知曉,而如今她的《陸犯焉識》被改編成《歸來》,又由張藝謀拍,她昨日稱自己很感激張藝謀能喜歡她的故事,且他為人的寬厚不逼自己去跟劇組,但她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十分不愿意當編劇,正如著名導演李安對自己的評論:“她不是一個好編劇,卻是一個好作家。” 不參與《歸來》編劇 “張藝謀希望我寫更多” 《歸來》根據(jù)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改編,是張藝謀繼《金陵十三釵》后再度改編嚴歌苓小說。上一次嚴歌苓改編《金陵十三釵》,但這次《歸來》的編劇工作她沒有再參與。“這次張導沒有邀請我,他也知道我不喜歡做編劇,他希望我寫更多,他很尊重我。”至于劇本的創(chuàng)作和演員陳道明、鞏俐的選擇,張藝謀這次沒有征詢嚴歌苓的意見,她說自己從來不參與,因為導演選角色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開機那天我去參加了儀式,后來我回到柏林去寫作,這次回來要再去看一次。” 嚴歌苓稱,在兩年前,《陸犯焉識》剛寫完的時候,張藝謀就看了小說,并告訴嚴歌苓看完這本小說他很激動,他要不為任何目的來拍這部小說,“目的單純的這個特點,跟我合拍,他有這個出發(fā)點,我是很認同的。” 私下的張藝謀是啥樣? “對我非常寬厚” 嚴歌苓直言自己十分不愿意當編劇,但又很難說出“不”,答應了事后才會非常懊惱,常在疲憊不堪當中生活,比如她父親在重病的時候不能一直待在他旁邊,都是他的朋友幫她照顧,最后父親因癌癥走了,但這些朋友是搞影視的,他們投資影視,她不能以別的方式報答,只能當編劇,比如《金陵十三釵》。嚴歌苓稱,她的優(yōu)勢是住在遙遠的柏林,國內(nèi)各種聲音不會影響她獨立思考。而小說交給張藝謀也值得信賴,“張導是中國一個知名導演,他能夠拍《金陵十三釵》對整個文學的作品,是很大的廣告效應,我當時也是覺得他能夠拍,會讓世界知道這個事情,讓南京大屠殺被世界所知道。” 成都商報記者問嚴歌苓,張藝謀私下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嚴歌苓稱:“我非常欣賞張導的為人,對我非常寬厚,我記得《金陵十三釵》面臨拍攝的時候,張導問我能不能跟著劇組一直跟完,說會付很好的報酬,我說不是報酬的問題,一是我孩子在德國,二是你又是半夜工作型,夜里一兩點還在看本子,有時突然臨時要改。我是一個失眠的人,最怕睡眠被打攪,所以我對張導說你那工作習慣我接受不了,他一聽我失眠說那算了不能把身體搞壞,我知道他很需要我,但他也很尊重我。” 在成都待過八年 報料余華最會追女生 嚴歌苓曾經(jīng)在成都待過八年,所以看到成都商報的記者來采訪她格外感動。她說,在拍攝《天浴》的時候她回到成都,去川劇的學校,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也幫忙找道具,見到了很多成都的老朋友。 嚴歌苓的女兒在學習芭蕾,她自己也買了鞋,和女兒一起學。“我過去是跳舞的,每天的訓練是必要的,過去我要練四肢,現(xiàn)在練腦子,每天必須做一點構(gòu)思,我已經(jīng)習慣了,這部新作是兩三年的籌備工作,有的工作是一場空,寫了一半激情已經(jīng)沒了,有的越寫越覺得不夠。”嚴歌苓稱自己過去用鉛筆寫文章,現(xiàn)在喜歡用電腦寫。她是一個創(chuàng)作力度很強的作者,接下來還有一部《老師好美》即將推出。 年輕時,嚴歌苓進入魯迅文學院作家研究生班,與莫言、余華、遲子建同學,嚴歌苓報料余華最會追女生。余華的《活著》改編成話劇最近去了德國,嚴歌苓已經(jīng)買了票,2月9日她就去看,其實,寫話劇一直是她的夢想,“我想寫話劇,它是一種跟小說一樣的藝術(shù),等我先把稿債還了。” 對于當下作家跨界做導演,嚴歌苓稱,如果要選導演把全世界的人選完了再選她,因為她覺得自己太好說話,無法命令別人,只能干一個人干的事。
|
關(guān)鍵詞:張藝謀,嚴歌苓,鞏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