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剿制毒村細節(jié):斧砍兩分鐘未打開民居大門
視頻截圖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現在,很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yè),成了專業(yè)村,但在廣東陸豐,有一個村兒的專業(yè)卻走上了邪道,聽著也很嚇人:制毒販毒。大家都知道,制毒販毒是可以判死刑的,但是這個村里很多人都以此為業(yè),有老有少,甚至村支書本人就被叫做“制毒鼻祖”。近日,廣東警方組織海陸空3000多名警力展開“雷霆掃毒”行動,一舉摧毀了以陸豐籍大毒梟為首的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伙。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點,廣東警方從多地集結三千多警力,開始了名為“雷霆掃毒”統一行動的收網行動,目標直指廣東汕尾陸豐博社村。這是一場海陸空全面展開的圍堵行動,除了地面上的三千多名全副武裝的公安、武警,廣東省公安廳還派出了兩架警用直升機和四艘邊防快艇,對博社村布下天羅地網。 博社村地形復雜,村中房屋密集,夜幕籠罩下,更是隱藏著太多不可知的情況。這個面積只有0.54平方公里的小村子,住戶有1700多戶,村中超過兩成的家庭直接或參股參加制販毒活動。村民藏有大批槍支,包括火力很猛的AK47步槍,甚至還有炸藥工廠制造土制炸彈,警方的歷次圍剿,都曾遭遇了暴利抗法。 陸豐市禁毒辦主任林春家介紹,這個村民風彪悍,一有風吹草動,制販毒分子就煽動群眾來圍觀、圍堵,另外這個村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村道很小,用大石頭或車輛堆住,車輛難進去,組織大規(guī)模的清剿行動要進去比較難。 為避免再次遭遇暴力抗法,警方選擇了凌晨4點,這是人防范意識最弱的時機。109個抓捕小組悄悄靠近了博社村。 一個抓捕小組靠近了一個目標住宅。這棟小樓前后都裝有防盜門,每扇窗都用鐵欄桿封住,各個角落都裝有攝像頭,看起來戒備森嚴。抓捕小組決定分為兩隊,前后包抄。經過兩分鐘大力撞擊、斧頭砍,這扇大門依舊巋然不動。這時,從后門包抄的小分隊傳來了好消息,后門打開了。 這是一個小別墅,屋內裝修簡單,有一些家具,墻壁上掛著一個寫有天地父母的牌位,看起來是一個民居。這個別墅會是制販毒的窩點嗎? 從天花板吊頂來看,這棟別墅只有兩層,可警方卻發(fā)現,竟然還有通向第三層的樓梯。第三層是一個空曠的大廳,大廳里沒有任何家具擺設,十分奇怪。而在大廳一側,有幾個房間,虛掩著房門。 在一間廁所內,警方發(fā)現大量白色粉末狀毒品散落在便池里,便池旁還扔著一只塑膠手套,顯然,這是犯罪嫌疑人想趕在警方之前銷毀這些毒品,但沒有來得及全部處理便倉皇逃離。 4點06分,捷報傳來,9名犯罪嫌疑人首先落網。4點17分,19名犯罪嫌疑人被擒獲,4點27分,主犯蔡東家的頭號馬仔被擒獲,同時落網的還有其余18人。在這些犯罪嫌疑人家中,警方繳獲冰毒近3噸、k粉260公斤、制毒原料23噸、槍支9支子彈62發(fā)。 在一個別墅后,藏著一個堆滿廢棄物的院子,一排看起來已經壞了的冰箱里,整整齊齊放著制造冰毒用的塑料盒,而周圍一些塑料桶內,就是制造毒品的原料。 為了逃避警方的檢查,犯罪嫌疑人可謂想盡辦法隱藏罪證。在一個爐灶中,警方找到了近十部已經被燒毀的手機,據犯罪嫌疑人交代,這些手機都是用來和毒販聯系的。 在這次突襲抓捕行動中,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56名,加上在惠州抓獲的博社村村支部書記,制毒村的頭號人物蔡東家,以及另抓獲的被稱為制販毒“開山元老”的蔡良火、“陸豐派”冰毒制造權威人物蔡旋和操控國內部分省區(qū)冰毒市場的“重量級毒梟”蔡昭榮,警方一舉摧毀了以陸豐籍大毒梟為首的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伙。 陸豐涉毒問題由來已久。近三年,陸豐冰毒占全國份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而博社村正是該地區(qū)涉毒最為嚴重的第一大村。從這個角度看,全國冰毒產量的三分之一恐怕都和這個村子有關。據了解,博社村作為重點掃毒對象,曾經在1999年和2011年兩次被嚴打過。但為什么時隔兩年就會死灰復燃,又形成如此大的制毒販毒規(guī)模呢? 冰毒,也就是興奮劑甲基苯丙胺,它是純白色晶體,晶瑩剔透,外觀像冰,俗稱“冰毒”。大劑量使用時引起精神錯亂,思想障礙,多疑、幻聽、被害妄想等等,作為一種新型毒品,從本世紀初傳入我國,已經取代海洛因成為濫用狀況最為嚴重的毒品。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他們編了幾句順口溜:博社毒村不得了,高壓電線隨處走,發(fā)電機組擺門口,豪車名宅裝探頭,租用老屋富流油,異味刺鼻污水流,天天結婚花車俏,十家制毒準八九,法理不容人頭掉,斷子絕孫死翹翹。 順口溜反映出博社村內參與制度販毒的家戶數之多。家族式制毒販毒,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在博社村的村里頭,居然還張貼著一張很大的報告,就是“不準亂扔制毒垃圾”,可見制毒現象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這樣一個家族式制販毒的村落,被外界賦予各種各樣不光彩的稱號,它是三甲地區(qū)制販毒的“第一大毒村”、“生意做不做,關鍵看博社”的“標桿村”,甚至是陸豐制販毒的“第一堡壘村”。 除了遭遇暴力抗法,在警方準備大力治理這個“第一大毒村”時,還碰到的一大難題就是有人通風報信,充當保護傘。12月29日凌晨在惠州落網的村支書蔡東家就是村里制毒的頭號人物。51歲的蔡東家,十幾年前曾去深圳做生意,此后回村,當上了村支書。有證據顯示,在他走馬上任沒多久,就淪為了村里制毒、販毒人員保護傘。 蔡東家信息靈通,關系網強大,一旦村里有人因制、販毒問題被抓,他便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撈人。蔡東家的落網,也正是栽在了撈人上,他的堂弟蔡良火在惠州落網,他在前往惠州撈人的路上,被警方抓獲。警方介紹,蔡東家在試圖撈人的過程中,曾找過民警幫忙。 正因為有著這些大大小小的保護傘,才使一個毒村成為一個難以攻破的“堡壘村”,可以長期對抗法律。 “家族式運作、產業(yè)化經營、地方性保護”,博社村的制毒販毒,簡直是觸目驚心,肆無忌憚。警方雷霆掃毒,清剿毒村,大快人心。現在,當地公安機關正在查清犯罪事實,開展新一輪地毯式的圍剿清查。而對于博社村今后的發(fā)展,當地也開展了宣傳教育、摸底排查和引導村民勤勞致富等后續(xù)工作。鏟除毒源,經驗需要總結,但一個“毒村”在光天化日下,竟能成為“法外之地”,其中的教訓也需要我們警醒和思考。 |
關鍵詞:制毒,販毒,緝毒,博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