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面子”的大院:老舊寒酸但更接地氣得人心
視頻截圖 近年來一些地方頻頻被曝光的政府辦公大樓可謂是富麗堂皇,光鮮奢華。而和這些“體面”的辦公樓形成鮮明對比的卻經常是當地簡陋的學校、破舊的醫院等等并不體面的設施和環境,這也是豪華辦公樓屢屢遭人詬病的原因。不過另外也有一些政府辦公樓傳播得也很火,卻不是因為它們豪華,而是因為它們老舊。 湖南省藍山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朱登位是湖南省藍山縣縣委院子里的大忙人,房改辦的屋頂需要修,他得管;整個縣委大院兒的電線老化,他也得趕緊找人來換。 像這樣修修補補的事兒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他的電話一響準是哪兒又出了問題。大家給朱登位起了個外號——大院總管。 讓朱登位有點頭疼的這個院子就是修建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藍山縣委大院。最讓他操心的是大院兒里擠著八個部門的小四合院兒,因為年代久遠,又是瓦片屋頂,碰上下大雨的時候,有的辦公室里就得給電腦備上一件雨衣。 四合院,一座禮堂,加上一座去年十月才加蓋了防雨頂棚的小樓,還有一棟臺階上布滿青苔的二層樓,就是大院里所有的辦公用建筑。五、六個人一間辦公室,進進出出錯個身要吸口氣收收肚子。 條件雖然簡陋了些,但并沒有影響縣委大院兒的正常工作。藍山雖然不是湖南的富裕縣,但這幾年憑著緊鄰廣東的地理位置優勢,和縣里對經濟工作的重視,藍山的發展不慢。財政總收入也從2006年的1.5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4.05億元。其實以縣里的的財力水平,不是沒有能力改善一下大家的辦公環境。 大院里的人說,2006年藍山縣委就已經拿到了省發改委的批文,地點也選好了,一千多萬元的搬遷資金也已經到位,就差實施。不過那年正好是十一五的第一年,縣里的工作重點是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要建設產業園區需要投入至少兩千多萬元。當時縣里財力確實有限,大院兒搬遷的計劃就被放下了。 黃艷菊是那時候從廣東回到藍山創業的,她說當年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多虧了藍山縣的好政策。 經過幾年的發展,黃艷菊的毛織廠現在需要擴大經營規模,縣里正好在建設新的產業園區,黃艷菊的新廠房有了著落。 除了經濟發展方面的投入,過去這幾年藍山縣財政支出的70%都用在了民生項目上。2011年,藍山實現了免費中等職業教育。2012年,農民花10塊錢看門診,花100塊錢就可以住院的醫改模式在全縣推廣。和這些事情相比縣委大院搬遷的事兒被一再擱置下來,不是沒錢,而是總有更重要的事兒把它比下去了。 臨澧縣委大院里的四棟辦公樓是上世紀50年代初修的,四棟辦公樓都已經年過六旬。幾乎每間屋子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縫,隨處都能看到因為雨水浸泡,掉灰的墻面。雖然看上去不怎么漂亮,不過大家說安全沒問題,只要不影響工作,修修補補的也能用。 臨澧縣的經濟發展在湖南起步算比較早的,八九十年代,縣里集中財力辦鄉鎮企業,臨澧成了當時的全能冠軍縣。要說換個辦公環境,靠臨澧的財力不是難事兒。 2002年,縣委的搬遷被列上了議事日程,沒成想計劃趕不上變化,臨澧縣一中在那一年急需擴建。 縣一中搬遷需要投入1.5個億,項目啟動資金就需要3000萬,當時縣財政收入只有1.34億。和縣一中的搬遷相比,縣委大院的搬遷被PK掉了。從2003年到現在臨澧縣的財政收入已經從1個多億增長到超過5個億,不過縣委的搬遷卻再也沒被提起過。 能容納五千多學生的臨澧縣一中建起來了;通村通鄉的公路也修到了每家每戶門前;臨澧縣十七個鄉鎮也都建起了高標準的養老院,不過這個已經六十年的縣委大院兒一直沒變過樣子。 其實在全國還有不少像這樣多年不變的縣委大院,和那些豪華辦公大樓相比,這些大院老舊甚至有些寒酸。但是這些似乎沒有變化的“面子”,透視出的恰是從未改變的“里子”,那就是一脈相承的“艱苦奮斗”的傳統。這樣的老舊寒酸并沒丟黨和政府的面子,反而是更接地氣,得人心。因為有沒有面子并不取決于你的辦公樓有多么高端大氣上檔次,而是取決于你在這個辦公樓里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實事,讓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多少改變。 |
關鍵詞:辦公樓,簡陋,接地氣,朱登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