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潛伏期縮至三四天 醫院嚴防內部感染
新年伊始,浙江、廣東、北京等多地接連報告數十例人感染H7N9病毒的病例。通過對報告病例的深入調查研究,昨天,國家衛計委發布2014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指出,禽流感病毒或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環境傳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續的人傳人。病毒潛伏期也由去年定義的一周縮短至3-4天,各地將按照新方案將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期縮短至4天。 變化1身份認定 傳染性不強降為感染性疾病 去年的診療方案曾稱“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新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癥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診療方案給H7N9禽流感一個新“身份認定”。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何不同?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稱,這是因為通過近一年來衛生部門對H7N9禽流感病例的匯總分析總結出,H7N9的病毒傳染性并不太強,僅為有限的人傳人,因此將其降格為“感染性疾病”更準確。 方案更明確H7N9基因來源,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為H5N1、H9N2、H7N7、H7N2、H7N3等,此次為H7N9禽流感病毒。該病毒為新型重配病毒,編碼HA的基因來源于H7N3,編碼NA的基因來源于H7N9,其6個內部基因來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這說明隨著病例的增多,我們對它的認識更為深入,通過分離到的病毒進行科學定義的,這將有助于指導和調整現有的各級防控策略”,業內專家指出。 變化2傳播途徑 經病毒污染的環境也帶毒 對于公眾關心的H7N9病毒的傳播途徑,方案中明確指出,具體途徑可經呼吸道傳播或密切接觸感染禽類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獲得感染;或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環境傳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續的人傳人。 對比上一版診療方案中提及的“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觸病毒感染”,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新版中將“禽類分泌物或排泄物”概括為“病毒污染的環境”更為準確,因為H7N9病例確有摸過裝有攜帶該病毒的禽類的籠子或者容器,甚至土壤、空氣等大環境等繼而被感染的情況,不僅僅是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這樣定義將在提高人們自身防護意識的同時,對衛生疾控部門的后期現場清除和消殺具有指導意義,更為全面具體。 何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續的人傳人”?上述負責人解釋稱,因從目前掌握的病例情況來看,H7N9病毒在人際間的傳播確實是有限的,不是大規模的傳播,加上“非持續的”則更能說明其傳播性有限的特性,這也是我國醫學家們通過對病毒近一年的觀察總結出來的,“目前來看,報告的病例都是個案,散發,且相對獨立,沒有看到持續的傳染跡象”。 同時,方案中稱,目前已經在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場環境標本中檢測和分離到H7N9禽流感病毒,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傳染源可能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目前,大部分為散發病例,有個別家庭聚集發病現象,但尚無持續人際間傳播的證據。 變化3潛伏期 潛伏期縮短至3天至4天 方案中指出,根據流感的潛伏期及現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調查結果,潛伏期一般為3-4天。與此前“潛伏期一周”相比明顯縮短。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稱,這是通過一年來積攢的病例得出的結論,去年初剛在我國亮相的H7N9病毒被按照甲流的潛伏期預估確定了潛伏期“一周”,但結合病例情況和流行病學史調查即可發現,一般在接觸了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環境后3至4天即會發病,“這有兩方面意義,一來大家可以從自身注意,如果疑似接觸了禽類后自我觀察4天左右如果沒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即‘過關’;另一方面,對H7N9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觀察期也將縮短”,該負責人指出,各地將按照新版診療方案進行調整,北京對H7N9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期也將由原來的一周縮短至4天。 同時,為了方便公眾“對號入座”,方案中明確了H7N9病例的癥狀、體征和臨床特點。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全身癥狀。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發病3—7天出現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可出現胸腔積液等表現。 |
關鍵詞:H7N9,潛伏期,內部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