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達人:買理財產品不能光看收益率
去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6%不新鮮,但理財“達人”王女士認為—— 買理財產品不能光看收益率 ““馬上有錢”成了春節親朋之間拜年用得最多的熱門詞。那么,馬年如何實現“馬上有錢”?股市、樓市、理財產品、黃金,乃至比特幣等等理財選項,哪個更容易實現“馬上有錢”?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采訪一組普通人在過去一年中的理財經歷,講述一組中國式理財故事,以給讀者馬年的理財提供借鑒。” 去年年初從事業單位退休的王女士已經在朋友圈里算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達人”。去年一年,王女士最大的感覺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比往年高了不少,特別是6月份和年底十分明顯。當然,好的產品也得靠搶。 6%以上的產品不少見了 “以往買銀行理財產品,我也沒特意比較,但感覺大部分銀行收益率也就4%-5%的樣子,上了6%的產品真不多見。但去年高于6%的產品明顯多了。”王女士家附近有大大小小六家銀行,她沒事遛彎時也會走進銀行網點打聽情況。對去年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情,王女士得出這樣的結論。 事實證明,王女士憑感覺得出的結論非常符合實際。根據銀率網發布的最新數據,去年銀行發行的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3%,較2012年高0.19個百分點。 據銀率網數據統計,剔除結構性理財產品,年預期收益率大于6%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達2002款,占全年發行量的4.6%,其中有57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超7%,而預期收益率大于5%低于6%的理財產品為13080款,占全年發行量的三成。 為搶高收益產品著急上火 王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她一般都選比較穩健的理財產品,特別是保本的。有些產品,說明書里全是看不懂的名詞,雖然預期收益率看上去很高,但她堅決不碰,因為“買銀行理財產品就圖個踏實”。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她也盡量在穩健的產品中挑選收益率較高的。為了能買到理想的理財產品,王女士沒少著急。 去年6月底的一天晚上,某國有大行客戶經理給王女士打來電話:“王阿姨,明天上午我們會發一款預期收益率6.5%的產品,20萬元起,就發一天,額度也不多,估計搶得厲害。您要想買的話,最好早點兒上網點來。” 那時正是銀行鬧“錢荒”的時候,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都比平時高了不少。即便如此,6.5%的收益率也很不錯了,特別是對大行而言,因此王女士非常動心。當時她在那家大行的賬戶有一筆活期存款正好能趕上,但金額離20萬元還差3萬。好在親戚前一陣還給她的一筆現金沒有存進銀行,正好夠數。 第二天上午9點剛過,王女士就帶著現金到銀行買理財產品。誰知有兩個也買這款理財產品的客戶比她到得還早。銀行柜臺的電腦可以實時顯示理財產品的可買額度,工作人員看著電腦顯示屏告訴他們,全北京的網點都在賣這款產品,賣得特別快。 好不容易輪到王女士,她要先把那3萬元錢存進去才能買。這時柜員告訴她,電腦顯示的可買額度都不足100萬元了。“看著柜員在那里數錢,我心里那個急呀,就怕這會兒工夫全被別人搶光了。”最后,王女士還是幸運地買到了這款理財產品。20萬元在32天的期限內為王女士帶來了1140元的收益。 挑產品不能光看收益率 經過一年的摸索學習,王女士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以前挑理財產品,我都是找預期收益率高的。其實仔細琢磨也不一定合適。”王女士說。現在她覺得理財產品的期限也大有文章。一般來說,期限越長預期收益率越高,但因為某些時點銀行資金特別緊張,可能出現倒掛,收益率高的,反而期限短,到期后如果沒有合適的產品續上,整體的收益不一定劃算。另外,理財產品有募集期,到期后不一定當天到賬,前前后后這些日子錢都按活期利息算,所以不能老買短期理財產品。 “就拿我買的6.5%的那款產品來說,只有32天的時間。8月初到期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都降下來了。后來我續的產品只有4.8%的收益率,而且還錯過了年底那一撥高峰期。如果我6月份買一只收益率稍微低一點但到12月到期的理財產品,整體上應該更合算。” 文/本報記者程婕 財經觀察 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難回落 銀率網分析師指出,與2012年相比,2013年各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漲幅最大的是外資銀行,其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升0.43個百分點至4.52%;其次為國有商業銀行,一直較為穩健的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升級的攬儲大戰中,也被迫大幅提高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其平均預期收益率較2012年高0.33個百分點,與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的城商行之間的差距由2012年的0.66個百分點縮小至0.39個百分點。 展望2014年,銀率網分析師認為,流動性演變將取決于央行的態度。在穩定經濟增長和防范中長期的通脹壓力之間,以及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尋求有效平衡點,依然是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落腳點。而基于通脹壓力以及杠桿作用考慮,市場普遍預期,2014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中性立場,市場的資金面或將繼續保持緊平衡狀態。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走勢主要取決于市場資金面的情況,銀率網分析師認為,如若市場資金面依然偏緊,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將很難回落。鑒于存貸款考核要求,銀行逢月末、季末都會沖時點,利用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儲,因此逢月末、季末、年末等關鍵時點,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仍會出現短期沖高。 銀率網分析師建議,銀行理財產品依然屬于穩健型的投資品種,2014年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依然有望保持高位。投資者應充分認識不同類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按照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資金流動性的要求選擇不同的銀行理財產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 文/本報記者程婕 理財提醒 明辨“數字游戲”關注長期收益 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近日特別火的幾款互聯網理財產品都是以7日年化收益率作參考。所謂7日年化收益率,是貨幣基金將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進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數據。它是一個平均值,如果過去7天中某一天收益忽高或忽低,對平均值的影響會很大。 事實上,收益波動劇烈的基金與收益走勢平穩的基金可能擁有相同的7日年化收益率,單憑此數據,投資者很難對該基金的長期投資價值作出合理判斷。 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吸引投資者,基金公司短期內可通過兌現浮盈的方式做高7日年化收益率,但若市場突變遭遇大規模贖回,就會引發流動性危機。因此,建議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應多關注每萬份基金凈收益,這是指把貨幣基金每天運作的收益平均攤到每1單位份額上,然后以1萬份為標準計算凈收益的結果。這一數據代表該基金當前真實收益能力。 如果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則需要關注不同產品的存續期限,及時對接后續產品,才能保證連續獲得相對穩定的年化收益率。同時,由于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設有一定的購買門檻,投資者在組合購買時應充分考慮不同產品的到期時間,合理分配資金。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各類理財產品粉墨登場,投資者切不可把所有資金放到一個籃子里。不管是微信理財通還是支付寶的余額寶,每天的轉出金額都是有限制的,也并非存入當天就能產生收益,如果每天都不停地存取,實際收益會大打折扣。同時,要清楚這些理財產品不能等同于現金賬戶,比如余額寶當天只能轉出5萬元,急需支出大筆款項的時候就要提前規劃。 對于高杠桿、高風險產品,要牢記投資界的一句金科玉律:收益越大,風險越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被宣傳冊和投資經理描述的年收益翻倍之類的話所打動。文/新華 |
關鍵詞:理財,理財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