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方式變遷 微信紅包受追捧 年輕人遇新煩惱
中國人拜年方式變遷:“微時代”亮眼 傳統歷久彌新 編者按:癸巳遁隱,甲午奔騰。盡管西歷通行于中國已逾百年,對于中國人而言,春節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孫團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個都不能少》,“讓紅包飛一會”是長輩切切的祝福。而莊嚴的祈福儀式,則是對來年《私人訂制》的祝愿。如果給中國人的“幸福”一個定義,那這便是。這一刻,《人在囧途》的疲倦、事業不順的《黃金大劫案》、《致青春》的哀傷……都消失在喜慶中。
中國人拜年的習俗向來是春節重頭戲。小輩向長輩送上祝福,親戚朋友相聚問候,在一句句的吉祥話中迎來新春。 關于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是人們為了避開臘月三十晚上覓食的年獸,躲到初一早晨才出門。這一天,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他們健康長壽。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互相說些吉利話,鄰居或親朋好友則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及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拜年方式在悄然變遷。從老一輩身體力行的登門拜賀到年輕人的“拇指祝福”,再到回歸傳統的書信問候,豐富多樣的拜年方式,織起了一張疏密有間的社交網絡,感情投入的多少丈量著心與心距離的遠近。 【詳細】 馬年拜年新氣象:微信紅包受追捧 年輕人遇新煩惱 1月25日,南京市,一名男子與“馬上有錢”的3D畫互動留影。 拜年方式總是體現著時代氣息,今年最顯著特色就是社交軟件主導的“移動互聯”式拜年,群發短信早已過時,微信“搶紅包”成為新風尚,各種馬上體滿天飛。當然,年輕人在享受過年樂趣的同時,也免不了遭遇一些煩惱,繼“逼婚”、“催生”之后,“生二孩”成為年輕人回家拜年遭遇的新煩惱。 歡樂篇 “你搶到了嗎” 微信紅包受追捧 在不少人眼中,手機被拜年短信“轟炸”的局面已成過去。“短信少了”,東北師范大學本科生韓冰說,“好多朋友用微信、微博給我發來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特別有趣。”不少新潮年輕人早已“摒棄”短信,沉浸在各類頗具創意的拜年方式中。 和以往單向的拜年信息不同,如今基于移動互聯的拜年方式互動性越來越強。在備受歡迎的社交軟件微信里,用“搶紅包”的方式拜年成為今年春節的新風尚。 【詳細】 “馬上體”變拜年吉祥話:馬上有錢 馬上有對象 今天是農歷傳統新年的正月初一,也是馬年新春的第一天。為了能在馬年鴻運當頭,早在馬年未至時,“馬上體”祝福就迅速躥紅,成為大家彼此恭賀新年最流行的吉祥話,“馬上有錢”、“馬上有對象”、“馬上有號(耗)”、“馬上有房”之類的祝福語也寄托著大家對新一年美好的期盼。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表示:“馬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人們根據馬的優良品質衍生出了許多有意思的說法,為年節增添了文化內涵。” 金馬年源于宗教民族文化 馬年到了,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說今年是60年一遇的金馬年,其實這是傳統宗教、民族的說法,借此賦予馬年一些特殊的含義。但在漢文化里,并沒有特別的講究。 【詳細】 |
關鍵詞:拜年,微信,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