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任務”是瘋狂樓市的隱喻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山東省某縣興建了大量商品住房,其中相當一部分商品房項目嚴重滯銷。近期,該縣已著手控制新建商品房的規模,但剩余房屋的消化仍是個大問題。春節前夕,該縣向本縣公務員發布了一項重要任務:2014年必須介紹自己的親戚或朋友,至少在縣城內購買兩套新建商品房。否則,可能被罰款、停發工資。(2月7日《上海證券報》) “公務員賣房”這樣的瘋狂政策能夠出來,確實讓人驚掉了下巴。以行政管理之權令國家公務人員為投資者吆喝賣房,無論如何都感覺“其中有詐”,也難怪網友驚呼此為“最牛任務”,懷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勾結的問題。不過,無論其中有何內幕,從這個“最牛任務”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在瘋狂的地產財政中,已經難以為繼。無可奈何之下的“公務員賣房”,不過是對樓市前景的一個隱喻。 事實上,當地政府很明白讓公務員為投資商賣房的做法,實在擺不上桌面,因此,任務并不以書面形式下放,而是層層以口頭通知下達。這樣比較好抽身,一旦這一任務的落實并不樂觀,或者被曝光,以一句“個別單位工作理解有偏差,做法欠妥當,已提出批評”就可以避免“陷公務員于兩難”的不義之境,可謂高招。而當地政府用出這一招來實屬無奈——依附于樓市的土地財政和“經濟活力指數”,在前期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中已經透支,在房地產存量壓力下,如果沒有具體招數,兩者的數據無法好看起來。 與人們對一二線城市飛娥撲火般的熱情不同,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遠遠不及房價上漲帶來的排斥力。但由于土地財政的成功,小城市賣地賣房進行經營城市的熱情高漲。在持續多年的房產開發后,雖然吆喝聲不斷,但是隨著市場的漸趨飽和,房價與收入的反差,仍然不可遏制地走上了下坡路。對于尚未擺脫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陣痛過程。在沒有新的財源的情況下,必然還是會在房地產上動腦筋,“公務員賣房”就是在沒有辦法的辦法下產出的怪胎。 “最牛任務”的出現,既隱喻了小城市樓市的前景,又暴露了一些地方缺乏增強經濟活力的手段,而思維意識又落后于形式發展的狀況。與此同時,也暴露了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一方面在“熱門產業”中過度開發,一方面缺少對長期產業發展進行穩定開發的事實。不管怎么說,讓公務員為開發商賣房,都是一個極不高明的做法,被吐槽、受質疑純屬自找。(廖德凱) |
關鍵詞:商品房,滯銷,城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