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啟重典治霾元年 多地應急措施部門間聯動混亂
核心閱讀:春節前后,不少城市遭遇霧霾繞城,而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過程中,一些地方步調混亂,讓公眾不知所措。不久前,南京市教育局發布中小學停課的應急措施,當地環保部門并不知情;天津市環保局發布機動車限行措施,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卻不買賬。專家指出,這種現象,折射出應急預案缺乏必要的權威性和對預案執行監督的力度不夠。 中國開啟重典治霾元年 推進自上而下全民治霾 北京霧霾中的一天 記者肖翊|攝 生活啟動“霧霾模式” 在北京市海淀區生活的葉鈴子(化名)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對六旬老人的女兒。一直以來,老人孩子的健康,是她最記掛的事。 2013年初,北京首次爆發有數據可查的大面積空氣污染,此前就對北京天氣格外敏感的葉鈴子便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天早晨拉開窗簾,先看一眼天空,如果看到有灰塵、霧、霾,立刻上網查看PM2.5(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目前中國部分地區“霾”的主要組成部分)指數實時播報,如果是輕微污染或者更嚴重,就要關照父母,今天別帶孩子出門。 2014年1月1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去年中國中東部地區平均霧日數16天,較常年偏少8天,為1961年以來最少;平均霾日數36天,較常年偏多27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其中,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區,霾日數超過100天。 【詳細】 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應急措施部門間聯動混亂 保護公眾健康—— 應對空氣污染,38個地級以上城市出臺應急預案 去年初,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高濃度重污染天氣,其中北京重度污染19天,最長一次持續5天。國慶節期間,華北、黃淮等地相繼出現重污染天氣,造成大范圍交通擁堵。10月中下旬,東北地區出現重污染天氣,哈爾濱市PM2.5一度高達1700微克/立方米。11月以來,華北、黃淮、江淮等地又出現了大面積重污染天氣。12月初,長三角出現大面積重污染天氣…… 根據中國氣象局不久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2013年我國平均霾日數較常年偏多27天。面對日益頻繁的重污染天氣,如何做好應對工作,將對公眾健康的影響降至最低,全社會關注。 “制定和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是政府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的重要舉措。”環境保護部應急辦副主任閆景軍說,“應急響應措施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大氣重污染程度、縮短重污染持續時間,從而實現對公眾健康的保護。”閆景軍介紹,目前,我國已有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出臺預案。 【詳細】 多地將治霾定為今年政府工作重點 更多地區或限行 記者從已經召開的地方“兩會”了解到,由于去年以來霧霾肆虐,多個省市將治霾寫入今年的當地政府工作報告。專家認為,由于環保工作既可以優化環境,也可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還可以為地方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所以地方政府對此熱情較高。不過從治理方法來看,由于限制機動車增長的手段更容易在短期內奏效,今年可能會有更多地區采取限行舉措,汽車產業的發展或將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2013年霧霾波及我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為此,治霾工作上升為多地政府工作重點。 【詳細】 北京市長就7600億治霾表態:投資1萬億元也值 1月16日,北京遭遇霧霾襲城,PM2.5再次爆表。全市只有密云水庫達標(PM2.5值為81),而其余地區最高達到了500,北京城區與郊區地區質量指數大多在300以上。天安門廣場及周邊能見度低,許多市民在廣場大屏幕宣傳片中觀看旭日東升。 北京已與中央簽訂責任書,承諾到2017年實現大氣污染得到改善。在市政協舉行的經濟發展專題座談會上,北京市長王安順表示,為了到2017年能夠天藍、水清、地綠,投資一萬億元是值得的。 北京與中央簽訂大氣治理“生死狀” 18日上午,《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提交大會審議,降低PM2.5首次納入立法,這是時隔13年后,人代會再次行使立法權。王安順評價它的意義“非同一般”。 【詳細】 控車治霾 河北省兩個月淘汰黃標車65.9萬輛 自2013年10月31日以來,河北省公安機關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全省治理淘汰黃標車工作方案》的任務分工,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共淘汰黃標車65.9萬輛,完成2013年度目標57.8萬輛的114.1%,完成三年總任務的64.2%。 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全省公安機關將繼續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不斷加大治理淘汰工作力度,保質保量完成2014年任務,為全面完成三年總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詳細】 霾伏四起 治污今年見真招 河北PM2.5濃度要降4% 全國多地治理大氣污染今年見真招聯防聯控達成共識 灰霾來襲,困擾著大半個中國。霾伏四起,無城市可獨善其身。 在今年接連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上,中國大部分省區市都將大氣污染防治列為2014年重點工作。而作為霧霾的重災區,京、津、冀、晉、魯、內蒙古也紛紛在報告中加重筆墨,提出治理目標及方案。 【詳細】 中國制定嚴格舉措治霾 陳竺稱污染致數十萬人早亡 陳竺及該文章的合著者指出:“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就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影響聯合展開調查研究后得出結論:中國每年有35萬人至50萬人因戶外空氣污染過早死亡。” 他還說,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中國人健康的第四大威脅”(僅次于心臟病、食品風險和吸煙),并且肺癌現在是“中國惡性腫瘤致死的罪魁禍首”。然而,該文章作者援引的數字低于同樣發表于《柳葉刀》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的數字。該報告估計,空氣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PM2.5)僅在2010年一年內就致使120萬中國人過早死亡。 陳竺在文章中表示,中國政府現已制定“嚴格舉措”治理霧霾天氣。 【詳細】 治理大氣污染:治霾不能“等風來” “大風降溫來了,霧霾終于可以散了。”霧霾令人困擾的不僅僅是對人們健康的侵害,更為惱人的是,在應對霧霾的方法上,除去需要時間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現實中立竿見影的方法似乎只有一個———“等風來”。 難道應對霧霾天氣,唯有“等風來”才行嗎?事實上,上一輪石家莊持續霧霾天,最終確實是由于一股冷空氣的到來才最終結束。今年省兩會第一天,石家莊又陷霧霾天,市民們無奈又進入“等風來”的周期中。 【詳細】 |
關鍵詞:治霾,霧霾,PM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