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令民眾生活水平下降 加薪難物價漲
一年一度的日本勞資談判——“春斗”本月初起拉開帷幕。今年的“春斗”格外激烈且備受關注,原因是在日本逐漸擺脫通貨緊縮并面臨4月消費稅提高的背景下,員工工資上漲成為“安倍經濟學”繼續走下去的重要支撐。 所謂“春斗”,是在每年4月新財年到來之前,日本幾大行業工會統一與大企業談判,確定來年整個行業的基本工資調整幅度。“春斗”的結果也代表著企業對未來經營的預判。 在今年初的施政演說中,日本首相安倍提出要“實現經濟的良好循環”,即“企業經營改善—帶動工資提升—刺激消費增長—推動物價上漲”,最終擺脫困擾日本10多年的通縮。但目前“安倍經濟學”所走的道路與之相反,即“投放大量貨幣—制造通脹預期—刺激提前消費—推動物價上漲”。去年11月,日本扣除生鮮食品以外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1.2%,5年來首次突破1%。今年4月消費稅率提高3%后,估計將帶來2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6元人民幣)左右的需求減少,提高工資成為填補內需的必要途徑。為此,安倍去年秋天以來在多個場合強烈呼吁企業加薪。 目前,日本工會總聯合會向代表資方利益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提出下財年每月基本工資上漲1%的請求。具體到企業和行業,豐田汽車工會要求每月加薪4000日元,松下工會要求加薪3500日元,新日鐵住金等鋼鐵造船業工會要求增加3500日元。這是工會方面5年來首次要求上調基本工資,經團聯也在勞資談判方針中同意加薪。不過,即便是經營效益好轉的企業,也并不愿意把大部分利潤反惠員工。據日本財務省統計,截至2013年3月,日本企業內部留存的利潤總額高達304萬億日元,為史上最高。企業不愿加薪,主要存在增加設備投資的考慮,同時擔心未來經濟形勢突變。 三菱UFJ研究咨詢公司研究員尾畠未輝認為,日元貶值到目前為止只給汽車、電機等出口型行業帶來好處,有能力加薪的只是一部分大企業。對業績還未完全恢復的企業來說,加薪甚至可能會反過來減少雇傭人數,影響就業。 東京大田區聚集著近4000家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小型企業。本報記者在當地采訪時了解到,金融危機以來,只有20%左右的企業仍能保持增長。對這里的大多數企業來說,不減薪、不裁員已經是萬幸。此外,總數約2000萬占勞動力市場40%的兼職和非正規就業人員大多未加入工會,加薪的希望就更小。 即使1%的加薪要求被接受,還是跟不上物價上漲的腳步。日本央行預計,受消費稅增稅影響,2014年日本CPI指數將上漲3.3%。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5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員工工資仍維持在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日元貶值造成進口燃料價格上漲,東京電力公司管轄范圍內的家庭電費去年12月平均比地震前的2011年2月多支出1660日元,漲幅高達26%。也就是說,“安倍經濟學”實施逾一年,日本國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不增反降。 |
關鍵詞:安倍,日本民眾,日本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