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春節壓歲錢: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
案例3 黃某欣女,13歲初中二年級今年收到壓歲錢3000元 壓歲錢翻倍快樂越來越少 我的爸爸媽媽都經商,爸爸說,我們家就是一般的小康家庭。 去年,我收到1200元壓歲錢,今年收到了3000元,比去年多了一倍,但我自己是沒有什么感覺,每次錢能夠在手里拿個1分鐘左右,就要交給爸爸媽媽保管了。 雖然我自己沒有拿到錢,但在以前,我一直覺得,壓歲錢當然是收得越多越好。但是,今年過年的經歷,讓我改變了這個想法。 今年春節,我陪爸爸媽媽回江西山區的老家過年。記得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收壓歲錢都是每次一收收五六百元,但在江西老家,那里是山里的農村,親戚們每次都給的50塊。我爸爸也入鄉隨俗,給那里的小孩子也是50塊,不過讓我意外的是,當地的小孩子收到壓歲錢都特別高興,捧在手心里像寶貝一樣。 爸爸告訴我,在他們小的時候,也就是七八十年代,每年壓歲錢大人給個1毛、2毛的,就已經非常開心了。我回家仔細想了想,現在,紅包越給越多,感受到的快樂卻越來越少,有的已經成了一種負擔。 所以我覺得紅包不用太多,只要能增添過年的氣氛,意思一下就好。 案例4 楊某晴女,13歲初中二年級今年收到壓歲錢1.5萬元 壓歲錢理財賠賺自己擔 我今年收到15000元壓歲錢,都是家人給的。10歲時,爸爸媽媽給我建立了個人賬戶,把壓歲錢存入這個賬戶里,以前,我的錢都由父母掌管,有了自己的賬戶后,雖然錢還是不能隨意支配,但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意味。 去年,我的賬戶內已經存到5萬元,所以,我產生了理財的想法——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和電子黃金,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爸爸媽媽的支持。 小時候,媽媽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時,總帶著我,看著媽媽總能用這樣的方法增加賬戶里的收入,我也想嘗試。我覺得關注利率和回報率很有趣,在媽媽的推薦下,我決定將5萬元的存款分為兩部分,3萬元買理財產品,2萬元購買黃金。 我買的不是實際的黃金,而是電子黃金,我有賬戶,投資到黃金上,不用就存著保值,但理財產品風險更低一些,但去年黃金跌得很厲害,很郁悶。 不過,通過別的理財渠道,我獲得了1000元的收益,但投資到黃金的錢卻賠了幾百元。我每天都在看財經新聞,看到“黃金大媽”們瘋狂購買黃金時,我為她們感到心疼。 最開始,我跟媽媽說,希望賠了的部分讓媽媽補上,但遭到媽媽拒絕。媽媽告訴我,賠賺的風險和收益都要自己承擔。所以,現在我建立理財習慣已經一年多,在心理上可以接受投資理財帶來的風險。“因為有賺就有賠嘛。” 專家解讀 “讓壓歲錢回歸本質”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壓歲錢里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和祝福。但隨著紅包越來越厚,壓歲錢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負擔。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民俗學專家高巍說,壓歲錢更多的是一種祝福,包含著特殊的心意,呼吁回歸壓歲錢的本質。 新京報: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爺爺奶奶這一輩的人,給孩子的壓歲錢更多一些,為什么? 高巍:這是給壓歲錢的一個特點。當我們給一個孩子壓歲錢的時候,本意是把“祟”給壓下去。年紀大的人閱歷豐富,“正能量”足,所以作為長輩的爺爺奶奶給得多,壓歲錢一般也是隔輩給。它其實是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早期來說,壓歲錢并不是給真錢,而只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征性的東西,是希望起到震懾性的作用。但后來,人們逐漸把壓歲錢實用性的意義給強化了,因此就變成了給真正的貨幣。 新京報:我們的調查中,今年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比去年上漲了5%,這說明了什么? 高巍:親朋好友的支付能力提高了,自然給的壓歲錢就多了。這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 新京報:你怎么看待壓歲錢越給越多? 高巍:我覺得現在我們更應該強調壓歲錢的本意,壓歲錢更多的是一種祝福,包含著特殊的心意,所以呼吁回歸壓歲錢的本質。 新京報:調查發現,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這反映了什么現象? 高巍:公務員孩子的壓歲錢,來源相對復雜,很多已經不僅僅是給孩子的祝福,而是帶有一些其他的目的。前一段時間媒體也報道,壓歲錢也成為一部分公務員灰色收入的來源。所以這個現象,也應該引起社會的注意。(采寫/新京報記者易方興申志民劉珍妮) |
關鍵詞:公務員,子女,壓歲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