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現象催促珠三角轉型 需重振世界工廠名聲
“東莞來一場堵車,全世界都會斷貨。”這句東莞人引以為傲的名言,也許現在還不算過時。在旋風式掃黃的風暴中,人們并沒有忘記東莞的“另一面”:這里仍然制造著世界五分之一的數碼產品;制造的玩具占到圣誕期間全球玩具總出貨量的30%;全球的運動衫和跑鞋,分別有20%和10%是在東莞生產…… 但是,難以否認的是,東莞“世界工廠”的名聲正變得面目模糊,而選擇怎樣的未來,是擺在整個珠三角面前的難題。 深圳、廣州、東莞、佛山以及其他區域城市構成了珠三角的核心。人口總數達到5600萬人。一組數字顯示了這一地區經濟增長的成就:2013年廣東省經濟同比增長了8.5%,GDP達到6.33萬億元人民幣。 不過,珠江三角洲長期賴以繁榮的廉價制造體系早已壓力重重。 在東莞,制造工人并不缺少工作機會。馬年春節前夕,為Abercrombie & Fitch和Mothercare生產服裝的晶苑集團為在東莞的外來務工人員購買了9000張往返火車票。東莞電子制造商Eagle的Melissa Tsui承諾給春節后返廠的工人100元至1000元的獎金。媒體都在報道工廠如何設法留住工人。 是否還要駐守微利的制造業,卻也讓企業很糾結。廣東的薪資水平近年以兩位數的幅度逐年上漲,原材料和土地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內陸就業機會的不斷增加,企業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這是整個珠三角的困境。 東莞色情行業的興起有地緣和時代的特殊成因。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到東莞投資的香港商人、隨臺灣電子產業轉移奔赴東莞的臺商,為這一灰色“服務配套”行業提供了不小的市場。1997年金融危機,大量工廠破產,一些失業女工進入了東莞色情業。其間也許還有地方的縱容。 但是,東莞現象也折射出珠三角地區對制造業吸引力優勢不斷縮小的現實,放棄或者轉型,企業抑或城市遲早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事實上,包括電子行業在內,以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集中度較高,多年形成的配套和產業格局已經非常成熟。據媒體報道,東莞等地方政府正努力通過提供補貼,來加快企業的自動化進程。希望在風波過后,這些努力能真正為這個制造重鎮正名。 |
關鍵詞:東莞,世界工廠,制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