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投毒案兇手:一邊悲天憫人 一邊痛下毒手
解說: 旁聽席上坐著黃洋的父母,林森浩的父親,還有黃洋和林森浩昔日的同學。相對于林森浩的淡定和漠然,他們的情緒都很激動。 徐平: 法官宣判結束之后,法槌落下那一刻,黃爸爸和黃媽媽失聲痛苦,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媽媽哭得還是很厲害。從座位席上一直癱到了地上,黃爸爸轉身去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然后整個身子都趴在了座位上,也非常難受的在痛苦。林森浩被法警帶出法庭的那一刻,他的父親在旁聽席上站起來非常清晰地喊出了幾個字,不服判決要上訴。 解說: 今天復旦大學醫學院顯得很平靜,兩人曾經住過的宿舍也是大門緊關,我們很難在這里看到與投毒案相關的任何細節,學校里的同學們也并不愿對事件有過多的表態。 記者: 一審宣判了。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生: 你別問這個事情,我不知道,不好意思。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生A: 我不是很清楚,不好意思。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生B: 這個大家都沒有想太多,這個我覺得是個案吧。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生C: 應該不要看它的結果,要看它的原因。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僅對兩個家庭而言,也是對整個社會,包括對整個學校,包括老師我感覺都有影響。 解說: 今天對于這起案件的一審判決結果已經成為了各大媒體頭版頭條關注的重點,此話題也位列微博熱門排行榜前列,實際上輿論的關注從投毒案發生之初就一直在持續。人們驚訝,更好奇到底是什么,能讓一個高知青年下此毒手,是大學對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的缺失?還是高校實驗室對劇毒的化學監管的制度缺失,如今兩個家庭的悲劇又能否換來今后相似案件的不再發生? 白巖松: 首先我覺得這當然是一個個案,它并不比社會當中熟人之間發生的傷害更多,但是由于它發生在大學校園里,被大家放大的程度要比社會上每天可能都會發生的熟人之間的傷害要大的多的多。但即便它是一個個例,依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分析的地方。比如說我們來看看投毒人也就是林森浩,他的罪名是故意殺人罪,動機檢方認為他是因為瑣事與黃洋不合,林森浩說其實沒那么不合了,但是因為愚人節想捉弄黃洋,把對別人的憤怒轉移過來了。但是檢方在陳述一個細節的時候,我覺得我們也要格外的去關注。 從4月1日投完毒,到11日最后是公安機關發現了這里的蛛絲馬跡,查出了毒源之后,林森浩中間還作為同室友的這種同學去看過黃洋,還給黃洋做過B超檢查,都不露聲色。整個十天多的時間,他也沒有主動的去說出是他投的毒,其實也延緩了醫生來救治黃洋這樣一種進程,因此他那段時間起碼在外人眼中看到的某種淡定還是挺出乎意料的。其實就在今天一審開庭之前,我的同事董倩專門采訪了林森浩,我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采訪,能不能讓我們觸摸到,到底這一切為什么會發生呢? 董倩: 你知道他的死訊,你心里當時。 林森浩: 當時就嘭頭腦空白,然后就什么事情不想。 董倩: 那么在不知道黃洋的死訊之前,你什么心態? 林森浩: 我一直還想著他們能不能和解。 董倩: 你們倆之間? 林森浩: 就是他父母那邊能不能諒解?我得知死了基本上就不會這么想了。 董倩: 你嘭一下是為自己還是為他? 林森浩: 說不出來,真實情況就是說不出來。 董倩: 你在這10個月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林森浩: 怎么改善這個性格、思維方式。 董倩: 自身的? 林森浩: 對。 董倩: 想到未來嗎? 林森浩: 沒有,少。有肯定有,但是我不會深入去想。 董倩: 為什么?是恐懼還是說沒有去想? 林森浩: 沒用,一想到我就覺得沒用。 董倩: 什么叫沒用? 林森浩: 因為我感覺我要么死亡,就是被判死刑,要么就是很長的刑期,不是我的意志所能夠(決定)。 董倩: 你覺得眼下有用的是什么?你會去考慮這些嗎? 林森浩: 有用的不知道。我覺得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潛移默化,是一個慢慢地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做一些調整。 董倩: 為什么要調整呢? 林森浩: 我覺得思維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點。 董倩: 調整還有用嗎? 林森浩: 假如活著的話是有用的,死亡了就沒用。 |
關鍵詞:復旦,投毒案,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