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熱”能否真降溫?19城市回應教育部
如果不平衡依然嚴重存在,就近入學推行必將受阻 其實,就近入學政策在上述19個城市均早已有之,只不過,現實與理想之間總是存在差距。擇校,選的是好學校和好老師。多位受訪家長表示,如果校際間的嚴重不均衡依然存在,那么,就近入學的推行很容易成為一句空話。 屢禁不止的擇校,“拼爹”“拼學”、當代版的“孟母三遷”,無不直指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在政策執行相對較好的杭州,西湖區教育局教育科科長陳為民認為,杭州推行公辦初中小學“零擇校”,背后有教育資源配置相對均衡的現實支撐,但也要看到,只有家長們的擇校意愿下降了,“擇校熱”才能真正降溫。 記者從多家房產中介機構了解到,杭州關閉公辦“擇校”通道后,學區房升溫。個別“名校”的學區房,每平米均價超過4萬元,“房源很緊張,出來一套就搶一套”。 杭州多位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認為,與“特權擇校”相比,通過購買學區房擇校是一種進步,因為其用市場化手段,避免了權錢交易和暗箱操作。但也容易變成一種金錢比拼游戲,變成另一種不公平。 采訪中,不少家長支持取消“小升初”選拔考試,讓學生就近入學。但也有不少家長指出,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前提下,讓孩子“就近入學”未免太冒險,反倒不如通過選拔考試,讓孩子憑實力獲得優質教育資源。 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她和身邊的部分家長都希望不要取消“小升初”考試。“我對小孩的能力還是比較自信的,相信她能通過考試進入夢想的學校。如果取消這個考試,等于把我們的希望掐滅了。” 治理擇校亂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楊建華說,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硬件軟件的公平,“零擇校”才是理智的,而不是強制的。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成都市的城鄉均衡教育始于2003年。十年來,成都累計投入近200億元對城鄉中小學實施了一系列建設改造,同時加大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使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懸殊差異得到根本性扭轉,辦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通過一系列舉措,成都小學、初中教學質量的校際差異、城鄉差異明顯縮小。由成都市政府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成都市小學教學質量的校際差異系數僅為0.04,初中減小到0.33。2011年成都市主城區部分小學學校擇校生占新生比例下降17%,包括公立名校在內的部分初中學校下降41%;2012年,這一數據在原有基礎上保持穩定。 天津從促進義務教育學校高水平均衡發展為著力點,推進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硬件水平,使每所學校都達到現代化學校的標準。同時采取聯合學區發展模式、中小學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及骨干教師的流動輸出等措施,使各學校之間的軟件水平得到均衡發展。 “治理擇校亂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說,“治本”之舉包括:一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義務教育法定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加強薄弱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扶持發展一批民辦學校,滿足群眾多樣性教育選擇;四是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讓各個初中學生有公平選擇機會。 山東省教育廳一位工作人員說,這次教育部正式發出通知,應該是要為小升初的學生以及家長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政策保障。這項政策保障,在這19個城市最終將如何落實,我們拭目以待。 |
關鍵詞:擇校熱,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