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醞釀“歐聯網” 奪美“網權”難度大
德國總理默克爾打算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右)討論一項計劃,讓歐盟國家使用歐盟內部互聯網通信。 新聞背景 法國總統奧朗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19日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共同主持第16次法德聯合內閣會議。默克爾出訪前宣稱,她打算與奧朗德討論一項計劃,讓歐盟國家使用歐盟內部互聯網通信,繞開美國網絡公司。 默克爾的呼吁在歐洲似乎有市場,大多數歐盟國家遭美監聽,而美國剛拒絕與德法簽訂“互不監聽協議”。那么,互聯網領域的戰爭將走向何方?本周圓桌會議邀請到兩位專家解讀。記者趙海建 美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地位是由技術能力客觀決定的,美國科學家在制定技術標準上占據優勢,這是中國面臨的關鍵挑戰。美國看重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怎樣獲得影響力。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沈逸博士 從目前的情況看,所謂的歐洲通訊網很難說是“歐洲版互聯網”或“自建互聯網”。歐洲可以開發比美國更先進的加密系統,這對維護其網絡安全,保護民眾隱私可能具有比較現實的意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徐龍第博士 目的 Q&A: 默克爾倡議的意圖是什么?除反擊美國監聽外,是否有其他考慮? “歐聯網”有多重好處 徐龍第:除針對美國的監控外,歐洲也要提升自己的網絡能力。在斯諾登曝光的美國NSA監控計劃中,歐洲是重災區,德國尤其嚴重,默克爾的私人手機也被監控,這對歐洲人的刺激很大,嚴重破壞了美歐間的戰略互信。 歐洲一直想建立統一的數字市場,但歐盟國家間的電信網絡并不統一,收費和服務都存在差異。因此,如果能在通信領域有所突破,那么不僅對提升其網絡能力,對其經濟發展都是有利的,有利于改善歐盟目前停滯不前的經濟狀況,對于歐洲人提升自信也有好處。進一步說,如果歐洲能繞開美國的互聯網企業,有自己獨立的系統,自然會促進其網絡安全。 沈逸:隨著互聯網的開放,互聯網自由和個人數據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互聯網競爭逐漸成為圍繞數據資源的競爭。這個舉動還牽扯到巨大的產業利益,歐洲可能會借此扶持相關企業,如建立一個歐洲本土的電子郵件公司。 難度 Q&A: 歐盟是否有能力建立這樣的網絡?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徐龍第:目前世界上的13臺根服務器中有10臺位于美國。歐洲人大概不會要建立自己獨立的根服務器。 如果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根服務器,網絡空間的安全就是相對的。退一步說,在技術創新上,即使歐洲想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網絡系統,可能也不太容易。歐洲人在互聯網領域對美國的依賴很大。 沈逸:默克爾“歐聯網”可從三個方面設想。 一是在物理意義上另起爐灶,建立一個封閉的局域網。但這種設想很難得到別國支持。二是邏輯意義上更改一些設施,使歐洲人之間的通訊不再無緣無故繞美國一圈。這一點實現的可能性大很多,但難度也很大。三是應用和服務上下工夫。像谷歌之類的美國公司都受美國法律管轄,歐洲很難迫使它們做出改變。雖然默克爾也提出過要建立德國版谷歌,但這聽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市場不一定買賬。 影像 Q&A: 美國互聯網領域的壟斷地位會否遭削弱? 美國地位難被撼動 徐龍第:無論是發展和提升網絡實力,還是保持和維護網絡優勢,都需要多重條件,如創新精神、資金投入、市場需要等。 美國近年來一再宣揚網絡威脅的嚴重性,國防預算中用于網絡安全的部分基本未受預算削減的影響,美軍對網絡安全的投入、關注和研究仍將處于領先位置。同時,受NSA監控計劃的不利影響,谷歌、微軟等互聯網企業都在加大投入,特別是加快研發新的加密系統。考慮到美國獨特的產、學、研體系,美國短期內仍將保持在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方面的優勢。美國的網絡霸權或實力地位短期內不會受到根本削弱。 沈逸:美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地位是由技術能力客觀決定的,美國科學家在制定技術標準上占據優勢,這是中國面臨的關鍵挑戰。 啟示 Q&A: 該事件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中國并非無勝算 徐龍第: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統計數據,中國近年來受到的網絡攻擊日益增多,網絡威脅日趨嚴重,這些都要求我國繼續開拓創新,加大網絡投入,提高網絡防御能力。 沈逸:這件事情帶給我們很多啟發,網絡競爭的實質就是對數據的爭奪。美國的目標就是很明確,就是讓互聯網處于自己的掌控下,并依此設立規范。歐盟的目標都很明確,就是讓互聯網處于共管之下。中國也必須動一動了,這屬于國家安全戰略范疇。我們并非完全沒有勝算把握。
|
關鍵詞:歐盟,歐聯網,網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