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救助乞討人員235萬人次、未成年人15.9萬人次
2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救助管理是《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一項內容,也是社會救助工作的一項任務。這項工作主要由各級民政部門來組織實施。去年全國2000多個救助管理機構,其中200多個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35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是15.9萬人次。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城鄉統籌提出了具體要求。請問《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在這方面是否有新的規定?民政部將如何落實這些規定?流浪乞討兒童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也伴隨著兒童拐賣的情況,今后對這些兒童如何加強救助?現在是否有統計中國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兒童? [李立國]你提了兩個問題,我先后回答。關于社會救助城鄉統籌問題,《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從所列的各項救助制度到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都是沒有區別城鄉二元結構,而是統籌研究設置的。可以簡要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策制定和實施主體上,《辦法》規定都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經辦工作上,一般都是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其經辦機構。二是在標準的制定和調整上,也是城鄉統籌考慮的。三是在社會救助申請流程和審核審批程序上也是同樣的。四是在健全資金物資保障機制上,把政府安排的社會救助資金和社會救助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是同樣要求的。五是在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的規范上,是同樣規定的。 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上,我們要著眼于做好三項工作:第一,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尤其是在《辦法》頒布實施后,在國家層面制定臨時救助制度時,要考慮把在城鎮工作生活達到一定期限的非戶籍常住人口納入到臨時救助范圍。在沒有城鄉差別的救助項目上,在支出標準相對一致的救助項目上,比如醫療救助,實行城鄉同樣的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第二,研究制定社會救助的法定量化確定機制,依據制定救助標準的有關科學制度來制定各類社會救助標準,尤其是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的法定量化標準,盡可能地實現城鄉標準的統籌和縮小差距。 第三,我們鼓勵城鄉差別小的地方、有條件的地方,在逐步縮小城鄉救助標準和補助水平的基礎上,逐步達到城鄉標準和補助水平的一致。在這里,我順便說明一下,統籌城鄉發展并不意味著城鄉救助水平完全一致,因為財產、收入來源、經營條件以及消費支出條件的不同,城鄉救助標準和水平完全統一還有一個歷史過程。 第二個問題,關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情況。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救助管理是《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一項內容,也是社會救助工作的一項任務。這項工作主要由各級民政部門來組織實施。去年全國2000多個救助管理機構,其中200多個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35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是15.9萬人次。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是一項臨時救助措施,主要提供臨時的食宿、生活照料和返鄉服務。其中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點,要著重做好他們的教育轉化、關愛幫扶、回歸安置和源頭預防工作。各級民政部門這兩年先后開展了“接送流浪兒童回家”、“流浪兒童回校園”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們要在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把流浪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工作、救助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記者姜春媛)
|
關鍵詞:救助,乞討人員,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