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完成“既定動作” 中國沒有月球基地計劃
玉兔是中國首輛月球車,2013年12月15日抵達月球表面。它在月球的生存與健康狀況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回應“玉兔關切”。 完成“既定動作”中國成功突破月夜生存技術 在安然度過第一月夜后,玉兔迎來“難熬”的第二個月晝。葉培建說,驅動機構的控制電路出問題,導致它不能按照正常程序進入第二次休眠。 “正常休眠需要做一些動作,收起桅桿,蓋起太陽帆板,玉兔機構空間出現異常,驅動不能正常運行,就無法做這些動作。”葉培建說,這意味著它要在嚴酷的低溫條件下度過下一個月夜。 經過工作人員努力,玉兔在第二個月晝終于蘇醒。據介紹,現在各個設備都趨于正常,大部分荷載也能正常工作。 “按照最初定義的完成任務標準,玉兔已經圓滿完成它的任務了。”葉培建說,它經歷了從地球發射到月球,著陸在月球,駛離著陸器,并進行了科學探測。 他認為,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在月球上安全度過首個月夜,標志著中國已經成功突破探測器月夜生存技術。 2月23日,嫦娥三號再次進入月夜休眠狀態。葉培建說,著陸器正常,但巡視器玉兔狀態不那么讓人興奮。“我們盼望它再次醒來。” 對于玉兔遭遇的“技術故障”,葉培建說,作為航天人,我們有很大的歉意;航天探索有很多未知數需要人類探索,很多問題要重新認識。 譬如,月球環境之惡劣。“人類對月球復雜的地形和地貌、輻射、月塵、溫差等認知尚少,這些可能導致通信中斷、方向迷失、車體無法動彈等病癥。”他指出。 未來玉兔會否“回家”?葉培建說,不會。 會不會送新的“玉兔”到月球?葉培建說,從長遠看,有可能的,對月球的探索才剛剛起步。 中國沒有月球基地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向著探月工程總目標繼續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建立月球基地的計劃即將啟動? 葉培建說,沒有月球基地計劃。但從科學發展的規律和探月工程技術的規律講,如果有人能“落”在月球上,作短暫停留,將來終歸是要發展到“長期有人居留”。那么,就必須給他們建立可以長期生存的地方。 看好社交媒體的航天科普功能 由新華社對外部與果殼網共同打造的“月球車玉兔”微博,在海內外引廣泛反響,被認為是中國太空計劃公關的“意外成功”。 該微博以玉兔第一人稱“我”擬人化微博播報中國探月計劃,引起人們廣泛共鳴,無數網友為玉兔的故障而落淚,為它的醒來而歡呼。 葉培建對此評價說,社交媒體不僅發揮了航天科普的作用,也讓公眾更理解航天人工作之不易。“正面推進航天事業,鼓勵了航天人,傳播了正能量”。 |
關鍵詞:玉兔,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