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再相會 希望是晴天
反思 除了戴口罩、吃蔬菜、做防霾健身操外,調侃霧霾成為人們舒緩呼吸壓力的一大渠道。 北京網友如此說: “二十歲站在德勝門能看見西山,三十歲站在德勝門能看見西直門,四十歲站在德勝門,連德勝門也特么看不見了!” “經過北京2000萬人幾天幾夜的呼吸,北京的空氣質量終于有所改善。新的北京精神由此誕生: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干,再創灰黃!事實再次證明:霧以吸為貴啊!” “風,是北京的抹布。西伯利亞,是北京的清潔工。讓西伯利亞的西北風快些到來吧!”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在北京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 “厚德載霧,自強不吸”。好吧,調侃歸調侃,終歸還是要回到解決的正途。 持續的霧霾天氣讓人們從PM2.5易引發肺部疾病、誘發癌癥、影響生殖能力的恐慌中走了出來,既然不管怎樣擔心都要在霧霾中生活,那么不如反思造成霧霾的原因,嘗試控制這個無形殺手。 在經歷了類似“做飯是形成霧霾最大貢獻”等無厘頭式的結論后,北京市環保局列出了形成霧霾的三大原因: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污染物排放、PM2.5區域傳輸。 據介紹,在大氣整體處于靜穩狀態、地面基本靜風、濕度接近飽和的條件下,各類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難以擴散,在空氣中持續積累,導致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水平不斷升高。同時,在靜穩和大霧的條件下,高濃度氣態污染物易發生化學反應,轉化為PM2.5,進一步提高了PM2.5的污染水平。 機動車、燃煤、工業污染和揚塵是北京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20萬輛;全市燃煤總量仍保持在2300萬噸,汽柴油消費總量達到630萬噸;全市建筑施工面積仍高達1.9億平方米,使得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在當前這種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下,能夠容納污染物的大氣環境容量急劇壓縮減小,使得污染物排放量遠超過環境容量,最終造成重污染。從本次嚴重污染看,城區PM2.5高于郊區,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機動車等污染源排放對本市空氣質量的重大影響。 在北京遭遇嚴重污染的同時,北京周邊城市,如石家莊、保定、邢臺等城市的空氣質量也達到六級嚴重污染,其中石家莊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00最高上限。周邊地區污染物傳輸影響北京市,與本地排放的污染物疊加,進一步加重污染程度。 于是乎,大氣污染成為眾矢之的。 求解 “從初中到高中,政治課本里說,由于各種原因,我國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耽擱這幾十年有利有弊,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國家在發展中的誤區,如環境污染、土壤板結等等,我們可以引以為戒避免這些問題。”鐘林說。 我們不妨來看看各國治霾經驗: 英國人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潔空氣法的出臺。歐盟要求其成員國2012年空氣不達標的天數不能超過35天,不然將面臨4.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為了符合標準,早在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私家車征收“擁堵費”。 美國環保署在1997年7月提出將PM2.5作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美國公民可以對PM2.5的標準監控程序進行監督,根據公布的全年監測統計和日常監測數據,參與所在州的環保機構舉行的公共聽證會。 如果空氣出現嚴重污染,德國會對某類車輛實施禁行,或者在污染嚴重區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2013年,德國大力鼓勵機動車安裝尾氣清潔裝置,安裝過濾器的車主可獲得國家補貼。 意大利米蘭市對污染最嚴重的汽車征稅,工作日7時至19時,污染嚴重的汽車必須繳納2至10歐元稅才能進入市區。羅馬實行“綠色周日”活動,只有電動汽車等環保車才能上街行駛。 2014年3月3日,科技部向媒體通報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時表示,10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京津冀霧霾天氣是內外因疊加的結果。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合認為,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霧霾治理經驗表明,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我國當前類似的污染階段,目前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相關治理工作。“國外經驗表明,霧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馬燕合說,不過,在更加嚴格有效的環境管理要求及現代科技支撐下,我國治理霧霾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不斷加強污染源頭的控制、強化監測預警、嚴格管理和執法,同時要持續不斷地推動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利紅認為,霧霾的成因之一是能源結構問題,如燃煤釋放的粉塵、二氧化硫等。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可謂困難重重。而且,能源是整個國家經濟的血液,滲透到公眾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生產需要,平時的用電、取暖等都離不開能源。這意味著,新增的能源消耗依靠發展清潔能源補充往往不夠。因為清潔能源的增長不僅緩慢而且是有局限性的。 “治理霧霾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時間跨度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才有可能實現空氣基本好轉。因為經濟體都有慣性,僅剎住慣性就需要一段時間,現在,能控制住不要新增污染就已經很難了。”高利紅說。 有鑒于此,法律機制必須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宏觀機制方面,建立綜合決策,將發改、經貿、環保等決策協調起來,對戰略發展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不利于環保的發展規劃堅決不能實施,不利于環保的項目堅決不能批準,強化地方政府的考核,將環境保護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甚至在一些污染特別嚴重的地區實行一票否決,徹底扭轉政府的政績觀和發展觀;微觀方面,在完善現有環境保護立法的同時,強化執法監督,堅決將環境保護法執行下去。 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此后,從2013年年底至2014年年初,不少省、市、自治區密集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實施細則,包括上海、重慶、浙江、福建、河北、山西、寧夏等地。 2014年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其中50億元投向京津冀等五省區,并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考核。此次會議要求,以治理PM2.5和PM10為突破口,抓住能源結構、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努力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 “30年后再相會,希望是晴天。”鐘林說。 |
關鍵詞:霧霾,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