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東海、南海運用‘針對性脅迫’政策,這一行為破壞了亞太地區的穩定,并激起海上競賽。”一家美國智庫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如此結論。這家名為“新美國安全中心”的智庫與奧巴馬政府關系密切,主要關注亞太安全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項目是由日本外務省資助的。
“新美國安全中心”3月21日推出的報告《針對性脅迫:亞洲的海上競爭與風險》,是由其亞太安全項目高級主任帕特里克·克羅寧等5人組成的小組完成的??肆_寧被認為是“很具眼光”的戰略分析者,曾是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的高級主任,出任過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第3號人物,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力倡導者。
除在智庫官方網站上推介這份報告之外,克羅寧還錄制了5分鐘的視頻短片并于24日掛上“優兔”視頻網站??梢?,“新美國安全中心”和克羅寧本人對這份報告和報告中提出的概念比較重視。資助來源也顯示,日本方面對這份報告也很滿意。
其實,克羅寧本人近段時間一直在兜售這一概念。
去年11月,在中國宣布建立東海航空識別區后,克羅寧發表了題為“中國的針對性脅迫”文章,稱美國的戰略規劃者用針對性威懾“捍衛了世界和平”,而中國的“針對性脅迫”政策只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中國正試圖操縱美國去約束其盟友。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對奧巴馬政府第二任期亞太戰略的首次完整闡述,“聽起來感覺日本和中國一樣應該吸取教訓、保持克制”。克羅寧進一步說,中國試圖阻止日本的復興,并將美國拉入新型大國關系之中。
今年2年,克羅寧在日本《外交官》雜志上發表文章稱,日本對中國的主要擔憂,是中國在海上的強硬行動,包括在東海、南海的“灰色領域”中的針對性脅迫行為,以及“反介入/區域拒止”軍事能力。對此,美國和日本必須排除同盟關系中隱藏的三枚“定時炸彈”:如何制定應對中國的共同戰略、如何確保核保護的延伸威懾、如何集成日本不斷提升的軍力,以形成一致的對華政策??肆_寧還強調,自1997年以來,美日正首次修訂防衛合作指針,預計在年底完成,現在時間不多了,新的防衛合作指針必須回答上述三個關鍵問題。
這份29頁長的報告,則全面展開了中國“針對性脅迫”的概念。報告稱要實現三個目標:評估中國“脅迫行動”的背后動機、分析為什么這可能導致海上不安全、美國及其他地區行為體如何行動以消解沖突并在亞洲維持基于規則的秩序。
報告稱,“中國崛起的情景給美國亞太政策蒙上了全面陰影”,這也是東海和南海不穩定的無法回避的因素。美國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要在不使局勢變得更加緊張的情況下懾止中國的脅迫行為,另一方面,要在避免使中國采取強硬措施的情況下尋求與中國合作。
報告表示,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不斷調整,對于與中國不存在現實爭議的鄰國來說,影響是積極的。而對于另一些國家,中國開展的是“針對性脅迫式外交”,向特定的國家施壓,從政治上孤立對象國,力爭不引發大范圍的擔憂。中國正在精細化“脅迫式”外交工具,申張海洋權益訴求,改變西太地區的管控格局,具體手段包括政策宣示、出臺相關國內法、頻繁在近海開展各項活動。從報告內容可以看出,報告所言的這些“特定國家”,主要是指日本、菲律賓等。
“可以肯定地說,多數的中國強硬行動是單邊的、事先規劃好,很有挑釁性,并正逐步形成麻煩的、破壞穩定的一種行為模式。”報告稱。在美國防務預算消減和外界爭議美國未來世界角色的背景下,中國堅定發展反介入能力,對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力量投送構成挑戰,并將繼續測試美國的決心。這種漸進式的修正主義給美國帶來戰略兩難。這一策略的最終目的,可能是迫使美國進入“共管亞太”的局面,在本地區形成類似19世紀歐洲均勢的狀態。
“新美國安全中心”和克羅寧一直密切關注東海、南海問題,積極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在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政策中,也有不少其政策建議的影子。2012年,克羅寧曾與新保守主義派的羅伯特·卡普蘭共同發表了一份關于南海問題的報告,稱美國和地區國家在不受限制地進出南海問題上享有共同的關鍵利益,美國絕對不能拱手讓出南海,使之成為中國的勢力范圍,“不會容忍任何一方欺凌鄰居、破壞現在規則”。那份報告提出的政策建議有:建造一支擁有346艘戰艦而不是250艘戰艦的海軍,以控制海上交通線;以更加廣泛、更為強大的新安全伙伴關系網,來更新傳統的以美國為中心的“輻-輳”安全結構;強化東盟等多邊機構和準則;大力推進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等多邊貿易機制;以清醒甚至強硬的現實精神處理中美關系。
兜售“中國的針對性脅迫”概念的行為,其真實意圖還部分反應在克羅寧去年11月的那篇文章中。文章稱,在第一任期內,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至少在政策宣示上是以軍事手段為主的;而目前看,奧巴馬第二任期的這一戰略,顯得更加注重外交接觸和經濟手段??肆_寧稱,“再平衡”是美國綜合國力一次長遠性的方向調整,奧巴馬政府必須十分明確地表示,其第二任期與第一任期的政策不會出現任何不同。
“沒有武力做后盾的外交,就像是沒有樂器的音樂”。報告還引述普魯土國王腓德烈大帝的話表示。秉持這一理念,1945年以來,軍力超群的美國擁有一段令人眼花繚亂的“脅迫外交”的歷史,這段歷史被克羅寧稱為美國戰略規劃者用“針對性懾止”來保護和平的歷史。同樣被克羅寧歸入此類行為的中國的行動,卻肯定是在“破壞穩定”。
中國評論人士董幼學在評價克羅寧此前一份有關南海問題的研究報告時曾指出,克羅寧的報告帶有一種具一定普遍性的偏見:把中國視為東海和南海爭端的根源,而忽略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帶來的動蕩。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一方面,美國認為再平衡戰略是維護亞太地區穩定的最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正是美國的舉措加劇了本地區的軍事部署和軍備競賽。董幼學稱,東海和南海是中國重要的利益關切點,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展開,未來東海和南海爭端的發展將會更加復雜。因此,中國若想要解決東海和南海爭端,同樣也需要一個能夠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周邊關系和大國關系的戰略。
3月24日在荷蘭海牙出席核安全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說,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美方應該采取客觀公允的態度,分清是非,多做有利于推動問題妥善解決和局勢緩和的事。中國期望美國政府這樣做,美國的智庫和學者是否也可以參考這一意見?(記者 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