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需要“中國智慧”
正是春光最盛的時候,3月3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造訪歐盟總部,成為27年來首次踏足歐洲政治心臟的中國國家元首。
如果說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歐洲政治心臟,那么三座歐盟大樓環抱的舒曼廣場,就位于心窩窩那個地方。 廣場不大,周遭是一圈高大的綠樹叢,樹下長椅上,人們悠閑地曬著太陽。從廣場中心向外延伸的小徑,通向一座目光溫和的老人雕像。雕像下鐫著:羅伯特·舒曼,1886-1963。 這位看似文弱的老人,武功不足道,文采無足奇。但正是他,把成千上萬歐洲人的聯合夢想變成現實,為自己贏得“歐洲之父”的贊譽;而歐盟發展至今,經歷風雨危機屹立不倒,與汲取舒曼的智慧密切相關。 舒曼所擁有的,是聯合的智慧。立足遍體鱗傷的戰后歐洲,他堅信:驅散歐洲數百年戰云,需要歐洲聯合;而聯合,需從經濟開始。1950年5月9日發表的《舒曼宣言》,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為今日歐盟奠定基礎。 而今,習近平主席來到歐洲政治心臟。他倡言結合中歐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共同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 習主席的主張所體現的“中國智慧”對經歷六年金融危機、正在尋求新機遇的歐洲,可謂來得正是時候,深具特殊意義。 實際上,經濟正在緩慢復蘇的歐洲,與開啟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中國,不乏相似之處。從某種角度上說,中歐都處于某種瓶頸狀態,都急需通過改革來突破瓶頸,進入發展新天地。 沒有重大的改革,難有重大的進步。處于各自重要歷史節點的中國和歐洲,都需要靠改革創新來實現突破;而未來的改革創新,都需要把膽子放大,同時又把步子放穩。 膽大,不等于莽撞冒進,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呼喚方向既定便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魄力;步穩,不等于固步自封,而是未雨綢繆,穩健扎實,最大限度地提高改革的成功率,同時把風險最小化。 中歐所處歷史節點,另一個相似之處就在于,都分別趟入了各自的改革深水區,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問題。但偏偏這些棘手撓頭的難點熱點難達共識之點,都是未來發展進步所必須克服的攔路虎。 改革,是活力和進步之源。在全球化時代,改革所需的智慧,不僅來源于本國本地區的發展經驗,更來自于文明的互學互鑒,互容互通。 歐洲需要“中國智慧”,一如中國需要歐洲經驗。而中歐分享改革智慧,打造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吹來清新和煦的春風。
|
關鍵詞:習近平,歐洲,中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