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提速 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松綁
尹振茂/制表吳比較/制圖 發改委在昨日發布的《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稱,各地要督促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的相關政策,不得以任何方式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不當干預。 隨著醫改進程的加速,民營醫院迎來了市場化定價的春風。 從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2014年的深化醫改重點工作,到上周衛計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再到昨日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新一屆政府最近三周在醫改方面“連發三箭”,從全面放開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兩方面推進醫改進程,試圖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 談及最近三周政府連續出臺相關醫改舉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改革的力度會加大,將會成為醫改進程中比較關鍵的一年。” 民營醫院價格全面放開 發改委等三部委昨日聯合發布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政策,不過,此前的相關政策文件實際上對此已經有所鋪墊。 2013年9月,在國務院出臺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要求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促進多元化辦醫。而在上周衛計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 目前,我國公立醫療機構都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非公立醫療機構則包括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已實行市場調節價,發改委此次是進一步放開了非營利性的民營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 發改委在昨日發布的《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稱,各地要督促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的相關政策,不得以任何方式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不當干預;同時,也要規范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行為,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價格行為的監督,研究制定價格行為規范,督促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制度。 對此,蔡江南表示,在各種醫療資源中,醫療人才是最重要和核心的資源,而醫療人才的短缺在我國已經達到了一種空前危機的狀況。正是由于醫療人才沒有隨著人們的需求相應增長,從而使得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進一步惡化。而我國醫療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多年來的停滯不前,根本原因在于長期壓抑的醫療服務價格,以及僵化不變的定價機制。醫療服務價格嚴重背離了供求之間的關系,背離了老百姓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嚴重后果,包括醫生公開收入的嚴重偏低、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長期無法緩解等。 因此,蔡江南認為,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醫療服務定價機制,使醫療服務價格符合供求規律,已經成為我國深化醫改刻不容緩的急迫任務,允許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定價,正是順應深化醫改需要的一項重大改革措施;非公立醫療機構先行一步,可以為整個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改革提供經驗。 愛爾眼科(300015)董秘吳士君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聽到這個消息比較欣喜,這是國家支持社會資本辦醫的信號燈。”在他看來,醫療服務是多層次的,發改委的此項政策為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將有利于多層次醫療服務市場的形成。 對于非公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定價的影響,蔡江南表示,這將有助于推動社會多元辦醫,促使公立醫療與非公立醫療之間形成一種互相競爭發展的局面,還可以為公立醫療機構提供一種參考,有助于改變目前公立醫療服務價格嚴重背離供求的狀況。同時,公立醫療也會對非公立醫療服務的價格形成一種制約,在目前公立醫療機構占優勢的情況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不容易出現價格過度增長的情況,從而避免給病人帶來的不利影響。 “許多人將我國醫療衛生體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歸因于政府投入不足,似乎增加政府投入一切問題就解決了。這實際上是在醫療服務價格長期固定不變的情況下,許多人形成的一種定向思維。我們需要認識到,僅僅依靠增加政府投入并不是唯一的和可持續的解決辦法,而建立一個合理的價格體系和定價機制才是解決我國醫療機構收入補償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動其他一系列問題得以解決的有效途徑。”蔡江南說。 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加速 在全面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的同時,新一屆政府還在進一步拓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戰場。 2012年,國家啟動了第一批311個試點縣(市)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并印發了《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 2014年4月4日發布的《關于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則要求2014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覆蓋50%以上的縣(市),從之前的311個增加到1011個,覆蓋5億人口,2015年全面推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時對此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縣級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服務9億農村居民,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環節”,“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繼續以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為突破口,按照上下聯動、內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則,下足工夫做好‘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三篇大文章,用中國式辦法著力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衛計委在當天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把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作為當前深化醫改的第一要務來抓。 從具體內容來看,這兩個意見一脈相承,都要求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指出縣級公立醫院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縣域內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紐帶,要求完善補償機制,理順醫療服務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發布的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對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和改制,落實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政策”。上周發布的意見在這方面的表述則是,“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所辦醫院的改革政策措施”,支持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并要求研究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縣(市)推進公立醫院改制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多種方式引進社會資本。 對此,瑞銀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季序我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目前還是比較籠統,最核心的沒有講清楚,期待進一步的細則,最后會怎么樣,變數還很大;季序我強調,所謂“最核心的”,一是誰來出錢,如何補貼取消藥品加成之后的資金缺口,二是縣級公立醫院是否有能力辦好、是否能真正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 對于縣級公立醫院改制,季序我持謹慎態度,他認為畢竟這是縣一級政府中最好的醫院,有如一線城市中的三甲醫院,政府不會輕易松手。 按照財政部的表述,為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各級財政要調整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中央財政將繼續按照每個縣300萬元的標準對第一批、第二批試點縣給予補助。 而從江西省新建縣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經驗總結來看,該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支持試點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每年安排800萬元化解歷史債務,全縣對公立醫院改革的機制性投入每年在2700萬元以上,并納入財政預算管理。顯然,中央財政300萬元的投入對其整體投入來說不過杯水車薪。 新建縣的另一個經驗是,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縣醫院和縣中醫院2個試點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由此減少收入的80%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消化,20%由省、縣兩級財政按8:2比例補助,調整后的醫療服務收費全部納入醫保報銷,政策性虧損由縣財政全額補足。 值得關注的是,新建縣減少收入的80%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消化的經驗是否會引發集中漲價? 發改委昨日在回應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價格之后是否會出現集中漲價時稱,目前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市場占有率較低,在與公立醫療機構競爭中仍處于弱勢地位,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價格后,由于在基本醫療服務上與公立醫療機構存在競爭,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會與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銜接,不會出現集中漲價局面。 由此,一位醫院投資人士對新建縣減少收入的80%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來消化的經驗持謹慎態度,認為此種經驗不見得具有普遍意義,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中的資金缺口總體上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記者尹振茂)
|
關鍵詞:醫改,民營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