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時評】京津冀一體化要發展更需“協同”
“京津冀一體化”、“首都經濟圈”的概念,早已經在2011年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成為國家戰略。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及李克強總理也都明確提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這意味著京津冀三省市已經成為“政策共同體”。 河北環繞北京的13個縣市有望使用北京010的區號、部分國家部委的下屬事業單位以及教育機構將率先搬遷等一系列京津冀一體化的進展情況,都得到了河北乃至全國人民的注意和關心。各方的強烈關注和反應背后,意味著醞釀多年的京津冀區域發展從“設想”進入“操作”階段重要節點的到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此進入快車道、關鍵期。 推進京津冀一體化,能夠打破交通、物流、環保、區域性整合方面的分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促進經濟發展升級;能夠建立城市群發展體系,拉近城市間經濟發展差距,進行統一規劃,建立合理交通網絡,更好布局產業和分布人口,做好生態環境協調;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適度讓北京減肥,弱化其經濟功能,減少北京人口流量,改善社會治安。 應該說,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而這一戰略也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是我們在求發展的同時,必須也要搞明白,怎樣才能實現“協同發展”呢? 北京作為首都,這一特殊地位對周邊地區來說,在帶來實惠的同時,有時卻成了一種負擔:河北雖有地理上環京津的獨特優勢,卻陷入“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實劣勢;在數十年的京津城際競爭中,天津萎靡式微,建設和經濟發展大大落后于北京;在北京的周邊地區,有25個國家級貧困縣,形成了“環首都貧困帶”……多年以來,拱衛首都的河北,為了優先保障北京發展,已經做出了重大的犧牲,成為了北京周邊的經濟洼地。在已經建成的通州、燕郊等衛星城,最大的困擾不是交通,而是醫療、教育等關系民生的大問題,這種資源配置不平衡也是河北所面臨的問題。 在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大背景下,協同發展甚至說是更多地促進河北發展已成為重中之重。即將出臺的規劃中,將對京津冀各區域的功能如何定位?產業如何對接?環境整體治理如何部署?各方利益如何均衡?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和考慮。 京津冀協調發展,是改善北京環境,乃至治理華北污染的重要一步,更可以促進這一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現在,我們從京津冀一體化提速中看到了希望,而早日看到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京津冀一體化具體實施的路線圖、時間表,則是我們更期待的。(游坦之) |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