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20年:鼠標撬動世界 一時多少豪杰
中國互聯網20年,風起云涌的大時代造就了一大批風云人物。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張朝陽、雷軍、周鴻祎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20年前,一條帶寬64K的國際專線,讓中國互聯網正式與國際互聯網接軌,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 自此,這一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開始對中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從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始到2014年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二十年間,在互聯網的大浪淘沙下,涌現了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張朝陽、周鴻祎、雷軍等一批又一批弄潮兒。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啟恒說過:“互聯網進入中國,不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進來的。互聯網是為了每一個人。”也許正是這一批又一批互聯網的弄潮兒才將互聯網的羊腸小路一步一個腳印的踩成康莊大道。 第一次浪潮(1994-2000) 64K接通互聯網門戶網站崛起 1987年9月14日21時07分,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內容為“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第一封郵件,此郵件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在網上走了整整5天,終于到達德國。當時德國擁有互聯網才2年時間,整個歐洲接入互聯網才不超過4年。 1994年4月20日,無疑是中國互聯網開辟地的日子。中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互聯網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77個真正擁有互聯網的國家。雖然只有64K的速度,但此次“觸網”依舊讓人們興奮不已。一個月以后中國國際頂級域名服務器搬回中國,此前該服務器一直放在德國。服務器的“回國” 結束了由外國人代管頂級服務器的歷史,中國成為互聯網的真正主人。自此中國互聯網蓄勢待發,開啟商業化探索模式。同年7月,中國聯通成立,正式拉開了中國電信改革的大幕。 1995年5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全國骨干網建成并開通,普通的家庭用戶擁有電腦、電話線就可以上網,“surf on the internet”(網上沖浪)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8月清華水木BBS站點成立,互聯網服務首次開始商業應用。聊天室、個人主頁也隨著網絡環境中人們溝通與展現自我意識的增強而應運產生。 1996年,在中國互聯網熱潮的召喚下,從麻省理工回來的張朝陽拿著17萬美元的融資,花了2萬元“湊”了一臺服務器,成為中國第一臺商業服務器。張朝陽創辦了搜狐的前身—愛特信公司。同年11月,尼葛洛龐帝訪問中國,其重要作品《數字化生存》在中國出版,該書也成為當時中國人進入互聯網世界的必讀書與敲門磚。由此,“互聯網”實現了國民聞所未聞到快速進入人們的視野與生活巨大轉變。中國互聯網進入了空前活躍時期。 1997年5月,經歷多次跳槽的丁磊也花了2萬元親手組合出一臺硬盤僅為18G奔騰PRO,網易公司誕生。此后,網易又先后推出了郵箱、網頁、社區等服務,多方面的使互聯網參與且便捷人們的生活。進入1998年,中國互聯網有了領導保護。3月,中國信息產業部成立。8月,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局成立。 與此同時,互聯網衍生而來的網絡新聞悄然興起。12月,國內民營高科技企業—四方利通在成功融資650萬美元后,并購了海外最大的華人網站—華源資訊網,并成立新浪網。自此,中國的門戶網站格局湊齊了主要成員—搜狐、新浪、網易,而這些成員也成為今天中國影響較大的互聯網及多媒體信息服務公司。 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首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概念股。之后中國網絡公司登陸納斯達克的序幕逐漸拉開,新浪、網易、搜狐、百度等先后在納斯達克上市。就在這一年,馬云在杭州召開了阿里巴巴成立大會,只有18人參加,湊了不到50萬元,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十八羅漢”撐起了今日的淘寶帝國。與此同時,馬化騰的騰訊公司成立還不到一年,剛剛推出中國第一個即時聊天工具OICQ,這款中國最早的即時聊天工具就是現在QQ前身。 就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納斯達克叱咤風云之時,納斯達克股指突然從9個月前5132點的歷史高位上下跌近50%,跌破2600點大關。中國網絡概念股也一路走低,新浪估值縮水近40%,網易停牌,丁磊辭職。網易、新浪、搜狐等這些曾經中國網絡概念股的驕傲卻被留在垃圾股行列。“網絡泡沫破滅”、“互聯網迎來寒冬”的說法躍然紙上。 |
關鍵詞:互聯網,鼠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