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闡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評之四 文明交融互鑒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文明似火,燭照古今。 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多彩、平等、包容——習近平主席訪歐期間,就文明交流互鑒提出的六字箴言,凝聚了東方文明古國的歷史感悟和現實思考,為書寫全球化時代文明交流融合新篇章提供了智慧之鑰。 多彩——人類文明生氣勃勃的共生畫卷 人類歷史長河中,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習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說。 說不盡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話:漢代張騫兩度出使西域;唐代各國使臣、商人、留學生云集長安;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文明兼取眾長、以為己善;而中國文明的成就,從哲學到文學,從醫藥到烹飪,從絲綢到瓷器茶葉,豐富了西方和世界各國民眾的物質與精神生活。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習近平主席的生動比喻,傳遞了對人類文明多樣性價值的珍視。 “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習近平主席的這番話,既表達了中國愿與世界共享人類智慧,也表達了對國際風云變幻的現實關切。 陽光變幻七色,世界豐富多彩。時光飛逝、世事滄桑,21世紀的人類發展圖景,不應是不同文明相互沖突,彼此排斥,而應是交融互鑒、生氣勃勃的共生畫卷。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可以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習近平主席的話語,應當成為世界文明進步的努力方向。 平等——立足自身文明之美和美人之美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歷史上,人類吃夠了傲慢與偏見的苦頭。懷抱獨尊或貶損某一種文明的褊狹心態,只能帶來更多的隔閡與誤讀。 “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如果居高臨下對待一種文明,不僅不能參透這種文明的奧妙,而且會與之格格不入,”習近平主席娓娓而談。 平等,需要對其他民族文化有深入了解并予以尊重、欣賞。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做到美美與共。 自信的另一面是謙遜。它是平等進行文明交流借鑒的重要前提。沒有謙遜,自信難免向盲目自大或極度自卑兩極演變。 習近平主席的歐洲之旅,以對中西文化的熟悉和了解,以富有親和力的自信和謙遜風度,展現出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面向世界的平等心態。 這種平等心態,來自中華文明強大而獨特的吸引力。正如美國漢學家史景遷所言,“一個國家之所以偉大,條件之一就是既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又能持續保有這種吸引力……中國的光彩曾經暫且蒙塵,但她的吸引力卻從未消失”。 這種平等心態,來自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生生不息、海納百川的創新動力。古往今來,中華文明幾經艱難蛻變,但上下求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這種平等心態,同樣來自對世界文明發展大勢的把握。今天,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繼續深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中國和平發展,中華文明將更加魅力煥發,對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期待時間能夠消除各種偏見和誤解,也期待外界能夠更多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觀察中國,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中國的期待,令世界動容。 包容——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文明交流互鑒,不僅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也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要通過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動,讓和平理念的種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星球生長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習近平主席這樣動情地說。 歷史和現實昭示人們,文明本身并不會引發沖突,對另一種文明缺乏包容,是隔閡、紛爭、仇怨和動蕩沖突的重要根源。 在歐洲,習近平主席以歷史為師,發出真誠告誡: ——“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 在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 承認文明的多彩、以平等的態度交流、以包容的胸懷互鑒,在人之思想中,保衛和平之屏障便能牢不可破,未來人類文明繁榮共生的燈火便將長明不熄。 多彩、平等、包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六字箴言,是改革開放、和平發展的中國,對自身和世界文明交融互鑒、共同進步的殷殷期待。 |
關鍵詞:習近平,訪歐,外交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