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或將成化解烏克蘭危局的緩沖劑?
烏克蘭東部局勢自4月6日以來持續惡化。本月5日,烏克蘭東部斯拉維安斯克市陷入級聯戰斗,敖德薩局勢幾近失控。在歐洲多國領導人緊密斡旋中,德國領導人的身影不時穿插在美、俄、烏之間,尤為顯眼。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造訪白宮;4日,默克爾與俄總統普京通電話;6日,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維也納機場分別與剛剛參加完歐洲委員會外長會議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烏克蘭代理外長杰希察舉行會晤,而共同的議題無不與如何緩解日趨惡化的烏克蘭局勢密切相關。 目前,德國的立場明確,從默克爾到施泰因邁爾對外表述均為希望在烏克蘭局勢上,必須結束流血,并能夠舉行新一輪話日內瓦會談。而事實上,德國一直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然而,最終能否斡旋成功,阻止烏克蘭陷入全面內戰,迄今仍是一個未知數。目前,烏克蘭東部局勢面臨失控,而以默克爾為總理的德國政府似乎是化解眼下烏克蘭危局的最佳“調停者”。 一方面,無論在當今的歐洲乃至世界,德國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與影響力,能夠發揮其巨大而獨特的作用;同時,默克爾這位作為在歐盟起關鍵與主導作用的國家領導人,與普京有著長達10多年的交往。而在普京眼中的這個“重要的人”默克爾,也是至今唯一一個隨時仍能與普京堅持對話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因此,在普京與奧巴馬不是打嘴仗就是陷入“冷戰”的時候,默克爾當仁不讓地擔當起“橋梁”的作用,成為了穿梭在俄、美兩國男性領導人之間那個十分重要的女人。 另一方面,就當下的客觀情況而言,德國此次似乎再不能選擇袖手旁觀之策,也無法在俄、美、烏之間和稀泥。隨著烏克蘭事件的不斷升級,局勢越來越復雜危險,若聽任這種危局持續惡化下去,最終不僅將危害德國的經濟發展,而且會威脅德國的國家安全。僅就經濟層面而言,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最近提交的一份報告認為,烏克蘭危機可能導致德國對俄羅斯出口減少10%,加之油價上升等因素,德國出口增速也將由預計的7.2%降至3.6%,2014年經濟增長率將由1.9%降至1%。在這種情況下,德失業人數將再次越過300萬大關。而若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對俄實施制裁,德國經濟增長率或將減少高達2個百分點,最終迫使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不得不陷入經濟衰退之中。 因此,德國責無旁貸地成為調解烏克蘭危機不可缺少的一個“責任者”,而且以謹慎而鮮明的態度通過外交途徑和談判方式應對這一危局,亦似應成為默克爾唯一而恰當的選擇。那么,德國會否真心來接烏克蘭危機這塊“燙手山芋”呢? 雖然美國已經在很多場合給德國“戴高帽”,有意讓其充當歐洲的領導,但默克爾并沒有接招兒。比如在默克爾2日做客白宮時,奧巴馬就大贊其“不僅是歐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更是歐盟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不二領導者”。甚至金融大鱷索羅斯也借機表示,“此次危機對默克爾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她也借此成為全歐洲的領袖,而不僅僅是只關心本國利益的德國總理”。而對此,默克爾心里清楚,“歐洲領導”的虛名并不實惠,這意味著要在烏克蘭問題上承擔更多責任,在掏錢援助烏克蘭時充大頭。 在經濟上,當前德國并無向烏克蘭提供資金援助的意愿。一方面,烏克蘭并不是歐盟成員國,且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德國并不愿意讓其加入歐盟。4月23日,德國基社盟秘書長安德烈亞·朔伊爾說,希望歐盟同烏克蘭保持緊密合作伙伴關系,但不希望歐盟擴大。明著就否定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請求。另一方面,在歐盟內部,還有一個巨大的南歐國家經濟窟窿需要填補,單單穩定歐元區,就早已讓德、法這兩個歐盟核心國疲于奔命。 因此,德國雖然在俄烏美等各方均保持頻繁的對話與接觸,但仍采取了較為中立的立場,堅持在歐盟、北約、歐安組織、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框架下解決烏克蘭危機。它的外交努力仍舊圍繞著督促各方對話,積極籌備多方會談。 但是,國際或區域組織的效率能否息滅越燒越烈的烏克蘭戰火,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但拋開國際組織框架,僅以一國之力獨自化解烏克蘭這個“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發生在歐洲版圖上最大的危機”,或許很不現實。但現實表明,除德國外,目前還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比德國更合適擔當化解烏克蘭危機的“調停者”角色嗎?或許,此次真是時勢賦予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的使命,使其不得不主動站出來,在化解這場烏克蘭危機的同時,也著實規劃好歐洲未來的前路。(文/周楚卿) |
關鍵詞:烏克蘭,德國,默克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