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融入京津正加速
打掃好房間迎“客”來 ——變“首選地”為“必選地”,讓京津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5月11日,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數谷大廈,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正式掛牌,首批5家高科技企業和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落地。這是我省對接京津的首個綜合性高科技園區,也是中關村海淀園在京外落地的首個外省“分店”。 全國多個地方都向中關村伸出了橄欖枝,為什么秦皇島能夠捷足先登? “關鍵是秦皇島市和北京海淀區想出了一個利益分配的好辦法:4+4+2。”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胡英杰說,海淀區企業到秦皇島落地發展,實現的地方財政收入,雙方將按照兩地各40%共享,同時還有20%將建立產業基金用于扶持入園企業。這種模式讓企業離開海淀,稅收不會完全失去,而秦皇島也不必因為付出了土地等各種資源要素后得不到任何回報。 “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要想讓客人進得來,首先要把房間打掃好。”省委省政府強調,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河北是首選地,但不是必選地。 各地要把營造發展環境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堅持講感情、講規矩、講誠信。 打造承接轉移的平臺。目前我省已經篩選了6類40個平臺進行重點打造,聚集高端要素,這些有基礎、有潛力的開發區和高新區在今年5·18洽談會上首次集中亮相,引來各方關注。 圍繞構建京津石“一小時交通圈”,石家莊市積極推進津石客專、石濟客專等高速鐵路工程,加快京石邯、津石城際鐵路和石衡滄鐵路出海通道建設,爭取將沿山高速公路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加快融入一體化進程。 提高辦事效率,打造清新商務環境。衡水市針對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產業銜接等項目再度進行審批瘦身,辦理總時限壓縮71%,并對每一事項的每個環節都建立《流程時限表》,平均辦理時限由13天壓縮到5天。 面對“說什么也不能再錯過的重大歷史機遇”,只有鉚足勁把生態環境搞好、把發展環境抓好,把基礎設施建好,才能變“首選地”為“必選地”,讓京津客商、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