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三個轉變”統領廣東質量強省建設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的重要論述,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指明了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廓清了建設質量強國的宏大目標和具體要求,是我們做好新形勢下質量工作的行動綱領和重要遵循。 質量是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事關國家形象,事關產業興衰,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于廣東這樣一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來說,質量建設不僅僅關系著發展戰略和轉型前景,更關系著廣東的責任、廣東的形象、廣東在對外開放中肩負的重任。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于質量問題高度重視,堅持把質量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取得了諸多成效。比如國家質檢中心項目數、中國馳名商標數、主要工業品平均采標率、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質量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省著名商標2759件、省名牌產品2360個,優質制造商過萬家,深圳市成功創建全國首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華為、格力、格蘭仕3家企業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等。這些高質量品牌的涌現、壯大以及質量建設的加快,有力地支撐著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同時必須看到,我省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還較為不足,重制造輕創造,重速度輕質量,重產品輕品牌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導致我們質量損失率仍然過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較慢,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仍較缺乏,質量誠信體系有待完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與相對落后的質量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仍比較突出。今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的主題是:推動“三個轉變”、建設質量強國。這一主題可以說對廣東做好新時期質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契合這一主題,建設質量強省,回應中央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關注,需要全省各地、各部門迅速形成共識,務實行動,實現廣東質量建設的全面崛起。 質量改革創新任重而道遠。我們建設質量強省,迫切需要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內需潛力、創新活力,推動經濟發展轉到高質量、高效益的軌道上來。這就要求我們以深化質量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國際先進質量水平為標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著力創新質量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強化質量安全監管,進一步夯實質量工作基層基礎,充分發揮質量在轉型升級、自主創新、改善民生、保障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努力實現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 廣東過去的成功在于創新創造,未來仍然如此。只不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創新要求、不同的創造任務,特別是不同的時代機遇。當今世界經濟版圖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震蕩,正在進行重新劃分,誰能掌握創新創造,誰能在質量上高人一籌,誰能夠在品牌建設上一馬當先,誰就能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規則制定,才能在新的經濟版圖中占據有利地形。伴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浪潮,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正是在這一新的時間節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從宏觀層面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這為廣東銳意改革、對外開放、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以“質量月”活動為契機,認真開展質量提升、質量整治、質量宣傳、質量共治等活動。 搞好質量強省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必須注重把“質量月”活動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從群眾需要出發,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讓群眾享受“質量月”的成果,讓社會凝聚崇尚質量的共識。有了共識,有了行動,質量建設才能更上一層樓,廣東才能夠在經濟轉型的道路上邁步領先,為建設質量強省、推動“三個轉變”作出更大貢獻。 |
關鍵詞:質量月 |